父親答應了。
吃完飯後我去到自己的房間,看著我從國外帶回來的那些禮物,我頓時猶豫了。
我猶豫的不是因為其它,而是因為那把吉它。那是我在維也納買回來準備送給晨晨的。我真的沒有其它任何的想法,隻是覺得自己去到了那音樂之都了,就應該給喜歡音樂的她買一樣樂器才是。
後來我選擇了這把吉它的原因一是因為它便於攜帶,二是我每次看到她彈奏的好像都是這樣的樂器。
現在我真的有些猶豫了,因為我很擔心她會誤會我的意圖。
不過後來我還是決定去那裏一趟,一是我想去看看那個地方現在究竟怎麼樣了,二是我覺得東西既然已經帶回來了就應該拿去送給她,因為我自己並不會彈奏這玩意兒,放在我這裏完全是一種浪費。
帶上那把吉它,還有我準備送給林育的禮物,將它們放到越野車的後備箱後就開車去到了醫科大學的校園裏麵。
我直接把車開到了那個地方的外邊不遠處停下。我驚訝地發現,這地方的外邊早已經沒有了雜草,現在全部種上了漂亮的樹木,而且樹木的下方是漂亮的草坪,雖然是在晚上,但是這裏的漂亮還是被我感受到了。因為上次我來這裏的時候這地方並不是這樣,這反差太大了。
讓我還感到驚訝的是,我發現這地方的屋子裏麵竟然有音樂在響起,而且裏麵正透出五彩的光線。
這麼快就開業了?我很是詫異。
我並沒有即刻拿出我準備送給她的東西,而且就這樣去到了小山包上麵的那排屋子處。我也沒有即刻進去,而是站在一處窗戶的地方悄悄朝裏麵看。
我發現,幾間屋子被全部打通了,屋頂安裝上了幾根粗大的鋼梁,鋼梁上吊下一盞盞參差不齊的各色吊燈,下麵的空間裏麵簡約地擺放著一些桌椅,看上去卻讓人覺得並不簡陋。整個屋子是以橫向的模式在擺放桌椅的,而且在我的對麵有一個小小的舞台,舞台也很簡樸,就幾隻話筒,還有幾把老式的椅子。此刻,舞台上有一個我並不認識的女孩子正在彈奏著吉它在唱歌。台下坐了一些人,但是因為下邊所坐的人並不多,所以看上去顯得有些稀稀落落的空曠。
這是一種叫做LOFT空間的裝修風格。我曾經看過這方麵的資料。
所謂LOFT所指稱的是那些由舊工廠或舊倉庫改造而成的,少有內牆隔斷的高挑開敞空間。這樣的裝修風格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一度成為了一種席卷全球的藝術時尚。其特點就是:簡單、舒適,而且可以隨意變化空間模式。LOFT空間有較強的靈活性,不再被那些已有的結構所束縛,因此可以任其自由地讓自己的夢想得到發揮。牆麵的白色便是最好的畫布,在上邊隨便塗鴉幾筆也會很好看,如果這樣的風格與現代簡約、與懷舊古典相互結合的話,一定會獲得多層次的視角效果。
這樣的裝修風格不但有著簡約的美,而且其成本還很低。從藝術及成本投入的角度來講,這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而且這樣的裝修風格還不需要花費多少的時間。
我估計這地方肯定是才開業不久。
我沒有發現晨晨在裏麵,這反倒讓我感到有了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隨即去到裏麵,我對一位正在給一桌上啤酒的女孩子說道:“你好,我是晨晨的朋友,麻煩你出來一下好嗎?”
她狐疑地看著我,“她馬上就回來了。”
我說:“我想麻煩你一件事情,幫我把一樣東西轉交給她。因為我馬上有急事,現在就得離開。東西就在外邊的車上。拜托了。”
女孩子這才跟著我出去了。
把那把帶有包裝的吉它交給這位女孩子後我開車朝郊外而去。當我正要上山的時候就接到了晨晨的電話,“謝謝你。我很喜歡。”
她當然應該能夠想到是我送給她的東西,因為那包裝上麵有那家樂器店的地址。
我很高興,因為她說她喜歡我的禮物。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