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三思而後行(1 / 1)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是克服衝動的最佳良藥,是古代先賢留下的不朽名言。這兩句話就是告誡人們:做事情要多加考慮,不要靠一時的衝動做決定,以免半途厭倦而不能貫徹始終。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適合做決定,有時可以緩一緩,因為有些錯一旦鑄成將無法更改!

在當今足壇,齊達內無疑是一個標誌性人物。其控球能力出神入化,球性極佳,能傳能射。他是那麼的出色,2006年世界杯是其告別足壇的倒計時,法國隊1/8勝了勢頭強勁的西班牙,1/4打敗了最熱門的巴西,1/2淘汰了熱血的葡萄牙。越到後麵齊達內的表現越來越好。

這是他在球場上最後的演繹。對意大利的比賽將是他對球迷最後的告別。全場他的表現都是那麼的出眾,就在比賽快圓滿結束時,這位溫文爾雅的老大哥突然對馬特拉奇進行了頭擊,這一動作,讓所有人都傻了。人們不明白,馬特拉奇到底說了什麼,讓這位溫文爾雅的老大哥,冷靜的球隊靈魂失去了理智,被紅牌罰下場。

接下來,就是法國隊的厄運,沒有了齊達內的法國隊輸了。完美的告別儀式卻以如此的缺憾結束。

這幾乎成了震驚世界的新聞,齊達內的失誤也提醒世人,做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論你有多麼正當的理由,怒火攻心永遠是一種失敗的表現,屬於消極的精神現象。虛火上升,智力下降,形象醜惡,舉措失當,傷及無辜,親者痛而仇者快,這是必然的一連串反應。

所以,凡是衝動型的人,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莽撞行事往往會帶來更多更大的麻煩。要時刻記住王蒙的話:“在任何處境下保持從容理性的風度。心存製約,遇事三思,留有餘地。”讓自己成為有勇有謀的人。

之所以要三思,是因為問題的發生是很多原因導致的,其背景是複雜的,單憑直覺很難得出正確結論,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分析歸納或者調查研究,才能理出頭緒。而且也有被人製造假象,提供虛假線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誤入歧途的危險。所以,思維必須要精細縝密。思考一遍還不夠,還需要檢查一遍,然後在行動之前還要複查一遍,確保運行萬無一失。

既然要三思而後行,那麼思考些什麼東西呢?思考的是問題的根源和起因。問題發生後,就需要知道發生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導致問題的誘因是什麼。隻有當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都找到後,才能考慮解決的方法。

三思以後,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上,還要再考慮,這就是“謀定而後動”的道理。謀就是計劃、方略,是解決問題的方針和策略。隻有行動方針確定了,才能采取行動。這種行動方針是經過思考的,而不是那種本能衝動型行動。謀略思考是為了尋找合適的方案。本能衝動型的人總是隻想到一種行動,隻考慮解決麵上的問題,對後續行動和影響卻不考慮。仔細考慮對策後,就有可能既把問題解決,又避免了出現副作用。這樣才能使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無論是三思而後行,還是謀定而後動,最關鍵的還是需要在發生問題時沉著鎮靜,不急於立即采取行動,而是要靜下心來冷靜地想一想。心急的人最容易莽撞,往往會不耐煩地催促趕快采取行動,他們的主要憂慮放在了時間上,他們總是擔心時間緊急,再不采取行動就來不急了,因此對於後麵的計劃就無法做到細致到位,其實,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錯。如果事先沒有考慮好,路子沒走對,反而會耽誤時間。所以,中國古代有句俗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把刀磨快了,看起來耽誤了工夫,但是在砍的時候由於刀口鋒利,效率高,反而節省了工夫。

打一個比方說,這就像出門開車,事先把地圖看好了,順著標誌一路開去,就可以不繞彎路,節省時間。如果慌忙上路,看起來節省了看地圖的時間,但是一旦走錯了路,可能就會浪費比看地圖長很多倍的時間。有人說,錯了就錯了,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即使不影響事情最後的結果,在時間上肯定也要落後一大截。如果事先花時間研究,問清路線,就可以免去在路上摸索的時間,這樣一出發就登上最佳的路線。解決問題也是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會有許多解決方案,但是肯定有的方案是不好的,有的方案可以省時省事,其中肯定有一個最佳方案。所以,謀定就是要找到最佳方案。

“三思而後行”與快速地把握時機並不矛盾,做事情要學會把握時機,同時在決策的時候還要多去思考。即使不能找到最佳方案,在思考的過程中,也可以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一下,那麼至少在接下來的行動中,不至於因魯莽而誤事。因此,無論做什麼,一定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