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向南向南(2 / 2)

三人聞言不禁目瞪口呆,雖說宋朝已經有了《海外諸藩圖誌》,但卻是皇宮秘閣珍藏之物,尋常人等根本沒有見過,海商出海也隻是憑借一些民間繪製的粗糙海圖和老水手的豐富經驗來進行,而眼前這張海圖卻詳盡地讓人眼花繚亂,簡直就是無價之寶。

震驚了好半晌,葉同才回過神來,正要由衷地讚歎一聲,心中卻忽然一動,不由驚道:“大帥莫非是想討伐諸藩?”

祝青和童柱聞言也是一驚,齊刷刷抬頭向李弈看去,卻見李弈緩緩點頭,又忽然搖頭,道:“葉先生隻說對了一半,某不是全都要討伐。”

話音一頓,他右手指向海圖上麻逸國的位置,繼續道:“某是要討伐於它。”

大堂內一片沉寂,但也就是一會兒的工夫,祝青和童柱的眼神便熱切了起來,隻見童柱疾跨上前一步,行禮道:“卑職願率歸遠軍為先鋒。”

李弈聞言不置可否地一笑,轉頭向葉同望去,卻見葉同臉色變了幾變,道:“麻逸國雖是撮爾小國,但其與台灣的海路頗為遙遠,再加上此張海圖上所標注的航線從未有人試過,如若此時興兵討伐,葉同認為過於倉促。”

說著,看李弈的臉色沒有什麼變化,這才繼續道:“而且,麻逸國曆來便對我朝甚為恭順,就算大帥能一戰滅其國,亦難免會被百姓詬病有違仁恕之道,是以還望大帥三思。”

李弈聞言不由暗自苦笑,葉同的分析按此時人們的思維來說確實不無道理,一來葉同並不知道這張海圖是自己根據穿越時隨身攜帶的南海海圖所精心繪製,對這條看起來很近的航線有所擔心也屬正常。

二來出海作戰危險性極高,在宋代以前還沒有一個國家遠渡重洋去討伐另一個國家的先例,就連原本曆史上元朝征討日本和爪哇的戰事也因遭遇台風和對熱帶氣候不熟悉的原因而導致慘敗,再加上古代文人死抱著仁恕之道不放手,想讓他們支持的確很難。

但是,古人根本就認識不到這些小國地理位置的重要,也想不到這些小國給後世的中國帶來了多大的麻煩,在原來的時空裏,就是這些小國組成了封鎖中國的第一和第二島鏈,充當了排華的急先鋒,此時不將它們拿下,更待何時?

想到這裏,李弈輕輕皺了皺眉,緩緩道:“如若我等是想死守台灣,那隻要操練出一支天下無敵的水師即可,可如若想要擊敗蒙古韃子,那就隻能滅掉南洋諸國。”

話音一頓,他抬頭看了看有些迷惑的葉同,繼續道:“蒙古韃子橫行天下靠的便是他們的騎兵,可如若我們沒有騎兵,那又何談將其擊敗?能守住一塊地盤苟延殘喘便是不錯了。”

葉同聞言心中也不禁黯然,他雖然想不通滅掉南洋小國和擊敗蒙古韃子之間有什麼關聯,但台灣騎兵的困境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初除掉蒲壽庚時,雖說意外地獲得了將近八百匹阿拉伯良種戰馬,但由於母馬產一胎小馬駒要用一年的時間,因此直到現在台灣的戰馬也隻有不到四千匹,再加上對台灣平原地區的不斷開發,放牧更是成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長此以往,的確不是辦法。

想到這裏,葉同不由輕輕歎了口氣,卻聽李弈已自顧自道:“某討伐南洋小國,便是為了擊敗蒙古韃子。一來,這些小國物產豐富、盛產黃金,奪其地可支撐日後龐大的軍費。

二來,從闍婆再往南行,便有一塊比我大宋還要大上數倍的陸地,其半數以上盡是草原,如若將其置於治下,則戰馬之憂立時可解。就算一時半會兒不能擊敗韃子,我漢人百姓也盡可在此繁衍生息,等日後勢強之時便可一舉驅逐韃虜,收複失地。”

葉同聞言一震,驚道:“大帥又是從何得知?”

李弈輕輕搖頭,道:“這你就不要問了,天機不可泄露。”話音一頓,又繼續道:“若想穩穩統治此處,則其與台灣的聯係就要有保障,是以滅掉沿途諸國,設立補給聯係之處確屬必須。”

一席話說完,看著葉同微微有些發愣的眼神,李弈也隻覺一陣惡寒,心道:我居然也裝神弄鬼起來了,還天機不可泄露?不過,我一手搭建起來的“領導班子”不統一思想又怎麼成?哎,為了這個“騎在羊背上、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我隻好“拚”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