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盜傳奇14(1 / 3)

第十四章 兩個少年

宋曲德並不是唐瑨殺的,因為唐瑨並不是由西南方潛入陶莊的。

唐瑨做事一向力求簡單,他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陶青海,陶青海的房間在陶莊的西北側,所以唐瑨就由西北直接進入陶莊,在他看來由哪裏進入陶莊都是一樣的。

陶朱公子之所以料定唐瑨會由西南潛入陶莊,是因為那裏有麵湖,而湖邊是很難守衛的。但以唐瑨的輕功,再多的明哨暗卡都是一樣。他需要的僅僅是找到自己的目標。

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認,世界上總是存在一些傳奇人物。他們的天賦與人生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是不同的。

這樣的人不論對什麼都一學就會、一點就通。他們花一點功夫所能掌握的東西比大部分人花十倍時間掌握的都多。

同樣一起做一件事,他們往往能首先看到事情的關鍵所在,並率先做好。這樣的人物,我們稱之為天才。而他們若能將自己的稟賦善加利用,往往都會成就一段傳奇。

唐瑨就正是這樣一種天才。“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唐瑨的師尊正是看到了他的天賦,所以才時常這樣教導唐瑨。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某方麵的天賦。遵循自己的天賦行事便是遵循道。

但若因此你便認為唐瑨是天之驕子那就錯了,因為唐瑨所曾經曆的磨難絕非常人所能想象。唐瑨剛出生不久便成了一個孤兒,因為他滿身疾病,若要勉強治好他的一身疾病恐怕要將他本就貧苦的父母拖累的傾家蕩產。所以父母不得不將他遺棄。

一個人販子不知就裏的將他帶走,半賣半騙的賣給了一家老來膝下無子的唐姓富戶。這家富戶傾盡大半家財遍訪名醫花了兩年時間唐瑨也未見起色。

天無絕人之路,所幸唐瑨此時遇到了以“醫聖”之名聞名天下的武當派玄真道長。

但他也不能治好唐瑨,他隻能告訴唐瑨的養父養母將唐瑨帶往黃山通玄觀,請求自己的一位至交好友救治唐瑨。而他的這位至交好友,也就是唐瑨後來的師父,卻籍籍無名。

大音希聲,大道無名,善戰者不必用戰場上的勝利來展現自己的威名。

因為善戰者在剛剛出現戰事端倪的時候,就已經將一切處理完好,將兵禍消弭於無形。

諸葛剛死魏延立反,薑維雖用計將其殺死,但諸葛在時魏延焉敢造反?

籍籍無名的人也有名字,唐瑨師父的名字就叫易曠。

名字很特別。易為更弦易張之易,曠為通明曠達之曠。

易曠不但名字特別,行為也很特別。

世界上固然有天才,但我們大部分人卻隻是才智疏庸之人。上天是公平的,他在賜予某些人天賦的同時,還給其他人留下了另一條成就傳奇的道路,那就是純粹、精一。

若一個人能專一於某件事,並為之執著的付出努力,那他也一定會得到豐碩的回報!

易曠就是這後一種。隻不過他的做法實在特別,甚至是出格!

他說“技之不精,由於多心,心之不一,由於多視。”他為了從人的氣血、經絡、身心中精研醫道,將自己的一雙眼睛給弄瞎了。

他這種驚人之舉並非沒有先例,春秋時期有一位樂聖也正是這樣做的。專心一致固然可取,但這種行為並不值得仿效。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隻是庸醫所為,在易曠看來,人是一個整體,要使人恢複健康要從整個氣血、經絡的調養做起,然後有針對的對病人治療,使病人身體各項機能達致陰陽平衡,這才是中醫之精髓。

而唐瑨正是先天不足,五行俱損,若想恢複健康,必須以自身之力調理內息,如此堅持不輟方能有成。所以唐瑨不到三歲時便已開始修煉內功。

所以幼年的唐瑨便開始經曆磨難,尤其最初幾年所要經受的苦楚,甚至是大人都吃不消的。就是這樣唐瑨開始了他的人生之路。

四年後唐瑨的病體已大有改觀,但他並沒有放棄修習武藝。更重要的是易曠發現唐瑨簡直是一個武學天才,因為他身體內的經絡跟常人是不同的,異常的通暢。所以同樣修煉武功,即便是同樣的才智,唐瑨也會比別人學的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