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停不下來的腳步(2 / 3)

一生要強的褚時健完成了打破後的修複,一生的寂寞在那一刻獲得了補償。他變了,變得寬容、隨和,珍惜生命中屬於自己的一切。

褚時健從來不是一個喜歡傾訴的人。也許因為性格使然不愛傾訴,也許因為內心強大到不需要撫慰,更可能是因為他從小到大的經曆教會他的是承受而不是宣泄。總之,褚時健和人交談,有著嚴格的界限,他不談及自己的情感,不談及自己的家人,給自己和家人留下私密的空間。看看擺在桌麵上長長短短的寫他的文章,你會發現它們驚人地一致,他為采訪者打開一扇門,卻關了所有的窗。因此麵對他的時候,你會覺得什麼都是你知道的,下筆的時候,你會發現,他離你仍很遠。

褚時健的家庭情況,他不願為外人道。

從做“紅塔”老總的時候起,褚時健就一直有一條規矩,不讓親屬參加廠裏的商業活動,這可以理解成一種事先的防護。不過當時的環境那麼特殊,總有些渠道和門路是你堵不住的。即便這樣,他的親屬們在他管轄時的玉溪卷煙廠也都沒有謀得什麼好的職位。他一生中有過幾次大起大落,整個家庭和他一起掙紮,一起沉浮,一起渡過難關,家曾經是他休憩身心的港灣。他說:“節假日全家到山裏頭打獵、撿菌、野炊,全家人都喜歡這種方式。我平日在家什麼都不做,不是不會,是沒有時間。但外出野炊燒烤,我做菜的手藝很不錯。那個時候,我對我們這個家是很滿意的,家人也給了我不少的支持。”

1995年開始,這樣的全家外出活動戛然而止,此後發生的變故,給褚時健留下了終生的傷痛。不過,時光讓這傷痛慢慢變得柔軟,不再那麼尖銳清晰。現在的褚家人丁興旺,逢年過節,四世同堂,家裏十分熱鬧。

褚時健夫婦與重孫、重孫女

現在,褚時健經營的企業屬於自己,每一分錢都掙得明明白白,褚時健也坦言要為後代留下立身之本,後輩們進入公司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出事的時候,兒子褚一斌在國外學習,此後長時間留在了國外。他和父親長得極像,這些年回國做事,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女兒褚映群留下的唯一骨肉就是褚時健的外孫女任書逸。留學回來的時候,任書逸接到了銀行的錄用通知,褚時健對外孫女說:“回來,到我們的公司來,你來學著搞企業。”外孫女不理解外公的苦心,她覺得在家族企業幹沒有出息。褚時健說:“銀行給你多少錢,我翻倍行不行?”最後,外孫女和外孫女婿留下了,大孫女褚楚也留在了爺爺身邊。到現在為止,褚家的後代們都站在長輩身後,褚時健和馬靜芬像大樹一樣,細心護佑、培養著後代。

人們隻能從褚時健處理公司業務的記錄中,看到他們成長的印跡:

銷售季節,褚時健害怕接聽電話,“因為找我的,都是叫我跟圓圓(任書逸,褚時健外孫女)他們說說,要整點兒橙子賣賣。我說,我不管了,他們負責銷售,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這個事情他們做得了主。”

“現在公司正在整理和細化管理的規章製度,褚楚就在做這個工作。”

“鎮沅擴展的4000畝果園,也是種褚橙。現在還處在搞水源設施階段,由一斌負責。”

“他們各自承擔一塊,看他們能不能幹好,公司以後獨立核算,如果能做到贏利,算是合格,給60分。”

很明顯,褚時健要傳承給後代的,不僅僅是財富的累積,更是做實業的社會價值、企業家的責任感和為人處世的擔當。

特立獨行的隱者

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一家雜誌做了一期專題策劃,以當年聲名赫赫的企業家為對象,其中有褚時健,當時的文章稱這批企業家“一時風光,永久寂寞”,更尖銳的說法為“中國國有企業體製改革曆史進程中的失蹤者”。而就在這時,“失蹤者”中年紀最大的褚時健,悄然回歸人們的視野中。

和別的成功人士不同,褚時健是一個真正的隱者。他選擇的致富路徑避開了那些吸錢最多的熱門行業;他遠離了一切公開露麵的場合,拒絕了一切純社交的應酬,哪怕是那幾年褚橙創立品牌時期的商業公關;他開創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以不變應萬變,遠離繁華,紮根深山,穩穩地推進自己的事業,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他仍然關心著國家的發展形勢,以自己的經驗點評著財經領域的風雲變幻,和到訪的朋友探討時下的金融話題。但這一切都是淡淡的、平靜的。隨著年齡的增大,他的聽力有些衰退了。耳朵不靈後,世界開始安靜起來,這也符合他的心境。領略過“山高人為峰”的成功,見識過世事變幻的波翻浪湧,褚時健不再需要表白,也無須證明,他變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隱者。

2011年,褚時健的果園利潤超過了3000萬元,固定資產超過8000萬元。

2012年,公司的固定資產突破億元。

這時,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專程托人詢問褚時健對上市有無興趣,這家公司看好褚時健橙子的口碑和贏利能力,有意運作褚橙登陸股市。

褚時健聽了,連連擺手:“沒的這個心腸玩上市。”對上市,他表達了三層意思,這也多少代表了他對中國股市的一點兒看法:“其一,上市公司都要在上市後拿走股民一筆錢,賺錢的是公司的投資人和大股東,老百姓買到的都是高價的股票;其二,雖然我們現在賺的都投到再發展上了,但這個錢我花得踏實,我不想去幫別人打工賺錢;其三,我84歲了,管不了幾年,以後交給我外孫女和她丈夫。說實話,他們管管銷售還行,但還沒掌握種植技術,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但如果果子以後品質下降,不行了,那不虧了股民嗎?”

“我怕別人背後指指戳戳。”

說他“悄然”一點兒不過分,褚時健並沒有想把這種回歸當成一種榮耀。就像一開始進入深山創業,他沒有看成一種屈辱一樣。可果子會說話,“煙王”成了“果王”,一種對人們身體健康有好處的食品,其意義超越了會給人們身體帶來傷害的香煙。就算登台時沒有鑼鼓聲伴奏,褚時健和他的產品的亮榴,還是獲得了眾多的掌聲。

2012年11月5日,北京各報的顯著位置,刊登了褚橙進京的消息。《京華時報》記者胡笑紅報道稱:褚時健種橙的第十個年頭,首次大規模進入此京市場,他選擇了由鴻基元基金投資的新興電子商務網站——本來生活網。11月12日,更有媒體稱褚時健親自到京賣橙子,報紙上登了褚時健手拿橙子、笑容滿麵的大照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就從這一次開始,“悄然”變成了“轟然”,備類新興媒體巨大的宣傳能量,將褚時健從幕後拉到了前台。他被冠以“勵誌爺爺”的美稱,褚橙因此變成了“勵誌橙”。

本來生活網和金泰公司簽訂了200噸的合同。當時的本來生活網市場總監胡海卿提供了一項數據:11月5日上午10點開賣,前5分鍾賣出近800箱,24小時之內銷售1500箱。到了9日,賣出3000多箱。首批進京的20噸褚橙五天售罄。到了18日,預約等待的超過了3000人。

本來生活網趁熱打鐵,簽下了2013年獨家網絡銷售合同,這一次是2000噸。胡海卿稱,他們的合作規劃了未來二十年的市場。

褚時健並未到京,銷售最熱鬧的時候他在果園。看到報紙的人紛紛打電話詢問,他笑眯眯地說:“我怎麼會去賣果子?這兩年我哪裏都不想走了,腿腳不方便。”不過他不排斥媒體的稱呼,“要說勵誌也可以,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在找出路、找靠山,我八十多了還在果園摸爬滾打,這也是一種活法。”

對於自己被推到前台亮相,褚時健認為,你搞實業,人氣旺是好事,如果門可羅雀,那才是可怕的。

回歸:負責任的人生

褚時健回歸公眾視野,對他最關心的,是中國企業界人士。

波導手機公司董事長徐立華認為“褚時健是中國天字號的企業家”。

《激蕩三十年》的作者、國內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褚時健本身戲劇性太強,一直到今天,像他這樣具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的企業家被判刑的也不多見。”

王石稱褚時健為“最崇敬的企業家”。

金洲集團董事長俞錦方說:“我是懷著朝聖的心情來拜訪褚老的。”

浙商全國理事會發展部原總監張敏等人提出,一批浙商想來集體拜訪老人家,想聽聽他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