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們現有的技術裝備水平已屬世界一流,但要適應明天的激烈競爭,還需要在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上下功夫。”
沒有難題的人
一切都太難,但他是一個沒有難題的人。邱建康回憶褚時健在玉溪卷煙廠的曆程時,幾乎是含著眼淚說:“太難了!但唯有他能夠做到。”他認為褚時健是一個不世出的企業家,頭腦清楚、性格堅忍,沒有能難得倒他的事。
褚時健確實是這樣一個人,在雲南邊陲的一處褊狹之地,一個不起眼的國有企業,他帶領著它一路向前,以他“順藤摸瓜”的問題意識和“應然性”的思維方式,帶領著這個小廠衝到了亞洲排名第一的煙草企業的位置,衝上了全國稅利最高、贏利能力最強的企業的位置。
作為一家至今仍然非常成功的企業,回憶它的曆程,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總是那些最美好、最溫暖的東西,而那些嚴酷的、艱難的東西都被歲月帶走了。
褚時健在玉溪卷煙廠17年,跨出的每一步都困難重重,但他總是能找到辦法,地區不行就找到省裏,省裏不行就找到部裏,部裏不行就找國務院,國內沒法解決就找國外,問題在哪裏他就能找到哪裏。而他在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時,也不像一個因困難重重而唉聲歎氣的人,而是展現出一種自信而沉著的氣質,所以,大多數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到他那裏總能迎刃而解。
他的動力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作為一家國有企業的領導人,褚時健的動力到底來自哪裏?
這有時代的原因,他那一代人心裏一直有一個烙印、一種情結,這種情結就是強國。從鴉片戰爭到他這一代已經一百多年,弱國心理和強國情結一直在激勵著他們這一代人。如他所說,他們幹什麼都想著這個國家。
在90年代初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坦陳自己的收入是每月一千多元,住90平方米的房子,加上獎金,每年的收入有幾萬元。在1997年他被逮捕時,律師後來在法庭上算過賬,加上應得的獎金,褚時健17年一共為國家創造稅利991億元,每給國家上交14萬元稅利,他個人得到一元。
但他說:“我的住房已經超過國家規定的50平方米的標準,工資已經超過了我的同行和國家的官員,我已經很滿足了。”
他總是說,現在也經常說,這個國家太窮,人均財富太少,他的願望就是讓這塊土地上的財富盡快堆起來。
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看完十三大報告和總書記答記者招待會的發言後,他徹夜未眠,他感覺這個國家有希望了,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了。
不過,時代造成的群體心理烙印和強國情結固然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則是來自個體的,這個可能是更為重要和確切的動力,這是由每個人獲得成就感和快感的不同方式決定的。成就感和快感,有的人來自於物質回報,屬於物質回報型,獲得的物質越多,快感越高;有的人來自支配欲的滿足,屬於支配型,支配和駕馭的人越多,快感越強;還有一類人的快感來於自我展示,隻要有了展示自我、展示才華的舞台,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了。褚時健就屬於第三類人。
在一次媒體的采訪中,他說:“我覺得,一個人的價值主要在於幹威事業。如果一生稀裏糊塗,千十件事,八九件不成,那就很窩囊。有人勸告我說:‘你的事業到頂了,應該退了。’我認為還沒有到頂,還需要努力。這個還需要努力的事業就是用五年時間,實現稅利240億元。”
他反複強調說,他是一個比較講求責任的人,要對得住自己承擔的責任,這也不假,但這不是原動力,責任可以叫人不犯錯,但不會推動一個人不斷地創造。在一個利益如此巨大的企業工作17年之久,並且一直在不斷創新,這必須是一種原動力在推動,這種原動力就是他獲取快感的方式與他人不同,他不是隻從金錢中就能獲得快感的人。
§§下篇 1995- 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