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嗎?(1 / 1)

當發生衝突時,平息衝突的最有效辦法是什麼?不少人會認為,是威脅!隻要發出威脅,就可使對方產生合作。例如,夫妻發生爭吵時,妻子最有效的殺手鐧就是以分居或離婚相威脅,以迫使丈夫改變其行為;當勞資雙方發生衝突時,資方往往警告罷工者,除非坐下來談判,否則他們將關閉公司;國家之間發生衝突時,往往會發出戰爭威脅,或進行軍事演習,以逼迫對方就範。威脅真的是靈丹妙藥嗎?

默頓?多伊奇和克勞斯研發出來一種阿克姆-波爾特汽車運輸遊戲,其中有兩個玩家,雙方都是“卡車司機”,一方是阿克姆公司,另一方是波爾特公司。通過操作這個遊戲,我們可以體驗當衝突發生時,如何最有效地解決衝突。下麵是一幅行動路線圖,每個公司的卡車都有兩條路可選,但其中一條路有一段公用路線(見下頁圖)。

在這個遊戲中,兩個玩家關心的根本問題就是時間。走較短的路線意味著盈利,走遠路或繞道走則意味著虧損。兩邊同時以相同的速度開車,雙方都可自主選擇彎曲的路或走近路。走近路當然是一條捷徑,可它涉及一段公用的單向車道,一次隻能通過一輛卡車。如果雙方同時選擇這條路線,他們將形成撞車的局麵,若雙方互不相讓,會極大地浪費時間,從而虧損無疑。若其中一方倒車或雙方都倒車,同樣會浪費時間,造成虧損。可見,最好的辦法是,他們達成協議,輪流過單行道,從而賺取近乎相等的利潤,實現雙贏。

為刺激威脅,多伊奇和克勞斯在遊戲設計中,讓每個玩家在各自單行道的入口端取得控製權。談判時,雙方均可以此為砝碼威脅對方,若對方不答應自己的條件,便封鎖自己的關卡。

整個實驗分三種情況,每一種可玩20輪:雙邊威脅(雙方均可控製路卡);單邊威脅(隻有阿克姆一方控製路卡),沒有威脅(雙方都不能控製路卡)。還有一個重要的變量是交流。在第一個實驗中,玩家隻通過所采取的步驟以傳達意圖;在第二種實驗中,雙方可彼此談判;在第三種實驗中,隻能在每次嚐試時談判。由於雙方的目的都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因而,在總共20輪遊戲中所掙錢的多少,是衡量其解決衝突成功與否的主要標誌。從遊戲中得到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三種情況的不同結果:雙方均不能威脅時,獲得最大利潤;單邊威脅時稍差;玩家均能發出威脅時,利潤最少。結果與常識看法大相徑庭,看來所謂“相互威懾”是避免核戰的辦法值得推敲。

當雙方均能發出威脅時,最沒有可能達成協議;隻有一方能發出威脅時,仍存在交流可能,也尚有達成協議的餘地。

如果指點雙方要加強相互交流,並由一方向對方提出合理的提議,則比完全放任的情況能更快地達成協議。

如果雙方均可發出威脅,發生僵局時的交流比發生僵局前的交流能更快地導致有用協議的達成。

賭注越高,達成協議的難度也越高。

阿克姆-波爾特汽車運輸遊戲一經推出,立即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很快成為經典遊戲。與此同時,它也立刻成為廣受批評的目標,很多人甚至懷疑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這些遊戲的變量。但不管如何,這個遊戲為世界上各種衝突的解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