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北楚初立(1 / 3)

正如王睿所料,楚天翔此舉徹徹底底征服了這些漢子的心。與田橫的輕生重義相比,楚天翔這種體察入微的關切更是溫暖人心。

漢高祖六年五月,隨著其他四百名女子陸續抵達草原,而楚天翔這時也已經找到了新的領地。原先流波邑落控製的小小區域顯然已經無力承載這許多人口,所以當這些漢子到來之後,楚天翔便著手在尋找新的土地。由於西去是強大蠻橫的匈奴,所以他隻得將眼光投向了烏桓以東。最終在烏桓的東側發現了一片不大的甌脫(無主之地)。這裏西、南皆依烏桓,北則與夫餘(與今朝鮮族同屬穢貉)接壤,東北則與挹婁(古稱肅慎,秦漢稱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稱“鞣褐”;金元明清稱“女真”)相去不遠雖然夫餘和挹婁對於這次擴張心有不滿,但是由於楚天翔有烏桓浩天部的強大騎兵以為後盾,再以他的縱橫遊說之能以及日後年年互市糧食的許諾,最終還是順利的拿下了這片土地。

由於有流波邑落作為基地,浩天部又給予諸多協助,所以盡管遷徙之路頗為崎嶇,但總還算得上順利。及至六月中旬,數百座小小木屋已是拔地而起,儼然一個新的龐大邑落。由於這裏尚屬草創,頗為艱苦,所以虞姬與小柔兒等都留在了流波邑落,好在相距不遠,可以不時探望。

隨著構成木籬的大樁被一根根的打下,也到了給這個新的土地取名的時候。眾人感念楚天翔的恩情,又思慮最讓劉邦寢食難安的莫過於昔日的強楚,便給此地取名為北楚。而眼前的這千名男女,便是這北楚開疆拓土,草草創建的元勳。初時,楚天翔有些擔心這會引起漢朝的不滿,可仔細一想,眼下劉邦忙於翦除異己,北麵又有匈奴虎視眈眈,一時間哪裏顧得上這片苦寒之地。何況,剛來這裏便已有約,以墨家之法治理,講求兼愛、平等,也不便以己之威信,拂了眾人之意。

由於有了上次在流波邑落墾荒的試驗,加上王睿不僅送來了《後稷》、《神農二十篇》、《野老十七篇》等書,居然還為楚天翔送來了一個農家的傳人,所以這次的墾荒也是極為順利。農家亦是諸子百家之一,隻是因為專研農事,難登大雅之堂,所以一直無法興旺,傳人也是極為寥落,也不知王睿用了什麼方法,居然尋得這秦蜀來,雖然年不過三旬,但在農桑之事上,便是積年的老手也難與他抗衡。盡管北地寒冷,又以過了春播之日,但他還是找出了粟、麥、穄等可種之物,又傳授眾人“耦耕”之法,夫妻二人同執一犁,劃土耕種,雖頗為辛苦,但也其樂融融,這些壯士造反之前,多是耕地出身,略經點撥,便幹的有聲有色。

東北大地,民族繁多,戰火頻仍,所以對於整飭軍備,楚天翔也不敢掉以輕心,除了農事之外,亦不廢武功,他出自鬼穀,操兵演練自是不在話下,所以每日這些男兒晨起演操,隨後屯田耕地。眼下這些漢子中也不乏精通雜藝者,於是鍛鐵作坊,製弓作坊,木器作坊等等也漸次而起。

這北楚雖原是一片飛地,但是山水相依,物產也頗為豐饒,不乏異獸山珍。因此,楚天翔每隔半月,便會將所獲差人送到朱雀客棧交於王睿變賣,再換為北楚所需物資悄然北運,除此之外,還頗有盈餘。漸漸的,數月過去,北楚已是草具規模。隻是這雖以墨家思想治理,講究平等,但若事實拿出來千人公議,未免也太沒有效率。因此,楚天翔與眾人稍加商議,定下了三條規矩。

“其一,按照周製劃分管理,每五戶為一比,每五比為一閭,各設比長,閭長,而戰時,這個比長也就轉為伍長,統領五戶的男子。按照現在北楚的情況,共有五百戶人家,分為一百比,二十閭。日常小事,由楚天翔署理,若遇事不決,則由楚天翔與二十位閭長公議,隻有出征結盟等大事,方由全體公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