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壽這麼一建議,八大臣商議了一下,也覺得這麼做可以穩住西太後,省得她亂生是非。於是,八位顧命大臣為兩宮太官敬獻新的徽號。
給東太後的徽號是“慈安”二字,給西太後的徽號是“慈禧”二字,以表示對兩宮太後的崇敬。
都以“慈”開頭,以表示對兩宮太後同等對待。他們以為這麼做,西太後會感激他們。他們萬萬沒想到,慈禧太後得到徽號後,就利用了這一徽號。
她認為要使上次與恭親王奕密商的大事變成現實,就必須擴大自己的勢力,籠絡一些人為自己賣命,以便一步步走向政治舞台。不過現在還不是自己公開登場亮相的時候,她要憑借自己得天獨厚的優秀條件——小皇上的生母,來完成“宏偉大業”。
新帝登基後,要重新任命一批官員,以示皇上勤政。可小皇帝年僅六歲,他怎麼會任人唯賢,恐怕連大臣他也不認識幾個。於是,小皇上憑感覺抽簽命官。這雖荒唐,但小載淳是天子,他的話便是聖旨,無人敢違逆。所以,他抽到誰的名字,誰的運氣就來了;抽不到的,哪怕是新科狀元,也是白搭。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先把候選官員的名字寫在竹簽上,糊上封條,放入簽筒,然後捧上禦案,兩宮太後在旁邊坐著,陪著小皇上抽簽。小皇上覺得好玩極了,好像是在做遊戲,他挺高興的。他一把抓出五六個簽片,往桌上一擲,又去抓第二把。
兩宮太後一看,傻了,這麼個抽法,自己中意的不一定能中簽。等一會兒,官位滿了,萬一中意的人沒抽到,可怎麼辦呀?
於是,東太後求救似的暗中捏了一把西太後,西太後心中明白,她猛地咳了一聲,用手捂著胸口,表現出十分痛苦的樣子。小皇上一看生母不舒服,連忙跑過來問長問短。西太後趁勢抱著兒子,在他耳邊小聲地說了一句什麼。小皇上立刻對眾大臣說:“額娘不舒服,朕今日不抽簽了。”這可氣壞了八位顧命大臣,肅順上前跪在地上:“臣等請皇上任命官員,以安社稷,還請勞駕龍體,繼續任官。”“愛卿免禮!朕指派行嗎?”小皇上儼然一副天子的派頭,自稱“朕”,稱肅順為“愛卿”。八大臣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小皇上會說出這句話來,他們真怕小皇上重演“封親額娘為聖母皇太後”那出戲來。萬一他指派個膿包或某個太監可怎麼辦?於是,肅順長跪不起,婉言相勸:“皇上,抽簽定員,乃我等共議所定,皆以為這樣做公平、合理,請皇上三思!”皇上年齡再小,也聽得出來肅順這一群人不同意自己指派官員,他眼珠子一轉,又生一計:“那就請愛卿把簽封扯下去,朕能讀出名字的,就任命他為官員。”雖然肅順等人極不願這樣做,但也不好再推辭。畢竟小兒是天子,天子的意誌便是群臣的意誌。無奈之下,隻好任小皇子胡鬧一氣了。“匡源。”“臣在!”顧命大臣之一的匡源被小皇上第一個點中,他心中大喜。因為小皇上認得“匡源”這兩個字。“端華。”“臣在!”又點中一個。小皇上沾沾自喜,他拿過竹簽看了看,一連有四個簽上的字不認識,他放到了一邊,再拿幾個來看。
“景——景壽,這不是六額駙嗎?”
“臣在!”
景壽心中很高興,內侄加學生的小皇上認得自己的名字。
接著小皇上一連讀出幾個人的名字:
“董元醇、左宗棠、丁寶楨……”
八位顧命大臣有些納悶了,小皇上怎麼一下子認得這麼多人的名字。可是,天子之語乃聖旨,他們隻好認了。這其中有八大臣預先商量好的人的名字,也有他們的死對頭。
大概這也是天意吧,既然皇上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些人命中注定成為載淳登基以來第一批任命的官員。八大臣隻好根據他們平日的政績委以具體官職。不久,這一批新官便各就各位,為朝廷賣命了。
小皇上怎麼會一下子認得這麼多的人名呢?這裏麵還有一些故事呢。
當八大臣商議由小皇上抽簽命官後,兩宮太後得到了這個消息。她們十分著急,一商量,一致認為應該牢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籠絡一些人,將來這些人肯定能派上用場。記得奕說過:“有個董元醇,此人效忠朝廷,素與肅順有隙。若有機會,扶他一把,他日必有大用。”
於是,兩宮太後決定利用這次任命官員的好時機,無論如何也要扶董元醇一把。
幾天前,她們喊來了小皇上,如何教他呢?又不能太露骨,六歲的小兒尚不懂事,萬一他原原本本在大殿上說了出來,可就糟了。還是小安子腦子活,獻上一計,讓小皇帝記住了“董元醇”這三個字。
八大臣一商議,既然皇上給董元醇封了個官,又不好抗上,隻好強忍心中不快,派董元醇去山東,做山東道監察禦史。
這位董元醇一貫效忠朝廷,他對肅順等人專橫跋扈的行為早已不滿,暗中他與恭親王來往甚密,深得恭親王的信任。當他接到新帝任命他為山東道監察禦史的聖旨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拜見恭親王。
這時候,恭親王正想要用計將兩宮皇太後腿上政治舞台,以便以後能夠對這兩個女流之輩加以利用,從而讓自己成為幕後真正的收益者。
此時見董元醇來拜見自己,再見此人對自己恭敬有加,覺得此人可以收為己用,於是就對其說道:“董大人,我大清二百年基業,一直以來都是民心所向,但是近些年內憂外患,讓人堪憂,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大行皇帝早崩,雖然幼帝聰明過熱,但是畢竟年幼,對朝政尚不能處理。肅順等人以顧命大臣的名義,把持朝政,讓人擔憂啊。”
本就與肅順是死對頭的董元醇一聽,馬上聽出了恭親王話中的意思,於是就與恭親王攀談起來,臨別時,董元醇表示自己會馬上去山東任職,之後會上書皇上,讓兩宮太後處理朝政,恭親王輔佐一起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