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與時間賽跑(2 / 2)

這就牽涉到前麵說的“做記錄”了,如果你決定做時間的記錄,很簡單,從每天一大早起床開始,每15分鍾便做一次記錄,到了晚上臨睡前,再把這張紙攤開來看。哇!好多空白,原來你花在發呆、作白日夢,不知所措上的時間那麼多,甚至整個晚上隻記了3個字:看電視。

這麼清楚明白地做了記錄後,剩餘時間有多少不就一目了然了!

減少時間的浪費:如果要去玩,是走這條路好,還是走那條路?說不定還有更快的!做任何事時都先計劃一下,無論是出去郊遊還是逛商場購物,在一樓弄清楚要上幾樓,否則亂走亂逛的,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

另外,做計劃一定要有工具。最好隨時攜帶筆記本,家裏有日記本,辦公室還有周記本、月記本甚至年度計劃本。有人可能又要說了:“人生已經這麼乏味了,如果做什麼事都還要計劃,豈不更無聊!”

可是大家知道嗎?能規劃的永遠隻是人生可以掌握的,可以想得到的一些事。人生還有太多始料未及的意外是完全無法掌控的——那時就需要“危機管理”了!

創造時間的使用價值:時間的使用價值,大多來自於個人的價值、判斷與認知,重要的是要知道在輕重緩急間如何取舍。譬如家人和朋友孰重?私事和公事哪樣得先處理?有了比較清楚明確的價值判定後,就不會有太多緊張、擔心、猶豫不決,能放心大膽地去做該做的事。

而在決定時間的排序時,什麼事緊急又重要,什麼事重要卻不緊急,什麼事緊急卻不重要,什麼事不緊急又不重要的,概念理清,是應具備的基本能力,這樣便不易慌亂。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生活上的目標,因為時間管理和自己的目標設定息息相關,必須知道自己有什麼夢想、希望要實現?什麼時候要達成?而在努力完成的過程中,時間的價值便創造出來了。

譬如有人曾說:“我好想休息啊!好想去度個假1這個“休息”,就是時間的規劃。因為現在已不是埋頭苦幹的時間了,工作時工作,該休閑時就該好好地休閑,輕鬆一下,重點在於休息、休閑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對大家重不重要。

學習自我承諾:中國人較無時間觀念。就以喜宴來說,常常紅貼上明明印著6:30入席,但是,7點鍾到還不算遲,直到7:30才開始正式入席;但日本人、德國人卻是最講究時間觀念的民族,他們和德國好友約在中午見麵聊天,結果他隻遲了3分鍾到達,隻見那個德國朋友板著臉說:“對不起,我再不要和你做朋友了。”

有個在報社廣告部做主管的人曾說了這樣一個現象,他說中國人很奇怪,愈是親近的家人、好友就愈不重視。有人正納悶他何以有如此看法,他又說了:“你看,當你和老板,男、女朋友(剛交往的)或是有利害關係、業務往來的人約會時,你敢遲到?相反的,和自己的家人、好友約會時,遲到反而成了正常現象。因為你想:反正他們是自己人,等一下也沒關係!”的確,中國人這種欺負自己人的心態很要不得,畢竟準時是個誠信的態度,絕不能因人而有異。如果不想遲到,就不會遲到,也不會有任何理由來推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