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下班後狄斯累利就匆匆忙忙往家趕,把一天的新聞向瑪麗彙報,瑪麗總是堅定地支持他,並且深信不管他做什麼事情他都不會失敗。
30年的時光中,瑪麗隻為狄斯累利一個人活著。她所有的財產,都為狄斯累利換成了有價值的舒適生活。狄斯累利回報給她的,是把她當成了他心目中的女神。在狄斯累利請求下,英國女王維多利亞1868年封瑪麗為比肯菲爾德女子爵。
在公共場合中盡管瑪麗顯得愚鈍,且注意力不集中,但她從來沒有遭到過狄斯累利的批評指責。甚至有人譏笑她時,他會激烈而忠誠地為她辯護。
瑪麗並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30年來總在不知疲倦地讚賞她,誇獎她。狄斯累利說:“我們結婚30年,但是她從來都沒有讓我感到厭煩過。”
狄斯累利經常說:“瑪麗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瑪麗經常說:“我很感謝他對我的恩愛。他使我的生活成了一幕永遠都不會結束的快樂喜劇。”
每個人的家庭都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營造和諧的家庭生活,從支持做起,愛他就給他關懷和自由。
3.“花言巧語”討婆婆歡心
在家庭生活中,婆媳關係始終是一對特殊的矛盾。為了不把這對特殊的矛盾激化,就需要把握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張華和李紅夫妻平常住在單位,隻有周末才回張華家。張華是獨生子,母親特別寵愛,時常掛念兒子,但是老觀念使母親認為家務事是女人的活兒,女人理應照顧好男人。
這次,周末小兩口回張華家,婆婆當著兒媳婦的麵對兒子說:你怎麼又瘦了,是不是在家什麼事都你做,吃得又不好?兒子低著頭不知道怎麼回答是好。
婆婆的意思很清楚,是責怪兒媳婦沒照顧好兒子。
機靈的李紅趕忙上前拉著婆婆的手說:“媽,是我不好,這段時間單位加班,太忙了,沒有照顧好他,都是我的不好,您放心吧,從明天起,我給他增加營養,讓他盡快地胖起來,讓您看著高興。”
第二個周日,小兩口一回到家,李紅就拉著婆婆的手說:“媽,這星期我給他做了五頓肉,雞蛋、牛奶是每天早晨必不可少的。可他好像還是原來那個樣子啊,媽媽,您有什麼好法子啊?”
婆婆聽了兒媳這番話喜笑顏開,拉著兒媳的手說:“他就是這副德行,吃人參也沒有用,可能是祖傳原因吧!瘦得像隻猴子,你看他爸不也這樣。”說得全家一陣大笑。
麵對婆婆的責備,李紅並沒有與之爭吵,而是向婆婆說一大堆甜言蜜語,完全讓婆婆沒有理由不高興,這樣婆媳根本就不會產生矛盾。
生活中婆媳間的關係非常微妙,要處理好關係就要看兒媳了。畢竟婆婆是長輩,所以作為兒媳要對其真誠,尊敬,適當的還要加點“甜言蜜語”,這樣才能達到和諧相處的目的。
(1)以誠相待
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對待父母如此,對待公婆也是同樣的道理。
婆婆是長輩,做兒媳的要與婆婆以誠相待,不僅要在言語上關心婆婆,還要在日常行為上表現出來。
有些家庭,兒媳當家做主,就更不能把婆婆當成多餘的人,不把她當回事,在言語中不能有絲毫的怠慢和不恭。否則不僅對方不能接受,矛盾也會日益激化,還會在社會上引起不良影響。
如果婆婆年歲已高,身體又不好,那麼兒媳在平時說話中更應關心、並給予照顧,千萬不要說出嫌棄的話。隻要兒媳對婆婆好一些,她就會十分感激,很多的矛盾也就調和了。
(2)甜言蜜語促進團結
有些兒媳,在自己母親麵前可以說個不停,與婆婆卻無話可說,兩人之間總感到別扭。要改變這種狀況,你需學會主動熱情,在婆婆耳邊多吹點“甜”風。
首先,“媽”字不得太吝嗇。
兒媳的一聲“媽”,能給婆婆帶來無限溫暖。有些兒媳惜字如金,“媽”字從不輕易出口。但也有一些兒媳,卻學孩子的口氣,稱婆婆為“孩子他奶”。一些與婆婆分居的兒媳婦,大部分人隻是在走進婆家門時叫一聲“媽”,出門辭別時說一聲“媽,我走了”。僅此兩聲,雖有禮貌,但卻感到生分。如果能把拉家常和稱呼連接在一起,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你也可以這樣說:“媽,這幾天天氣變得挺冷的,您穿得太少了,別著涼了啊。”“媽,您眼神真好!這麼細的針都能穿。”
其次,溝通不可少。
有些老年人社會交際較少、在家養尊處優,整天把自己禁錮在一個小的範圍內,他們很想知道家門以外的一些新鮮事。聰明的兒媳就會借此機會與婆婆溝通,掌握婆婆心理,為處理婆媳間的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言是打開雙方心靈大門的鑰匙,掌握了婆媳相處的技巧,讓理解、忍讓走進彼此的心扉,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令人傷神的婆媳關係就會因此而改變,家庭生活也會因此其樂融融。
4.如何討嶽父母的歡心
好女婿除了對嶽父嶽母有孝心、誠心外,還要有一張繡口,為孝心、誠心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