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他們都是這樣的態度,關曉凡不由地生氣了,說道:“如果你們不願意負責此事,我就親自來抓這個事情,你們看好不好?”
關曉凡這樣一講,樊永不講話了,隻好把這個事情給接受下來。關曉凡因此發現,這幾個副書記沒有什麼擔當啊,這樣怎麼能行?可是你能把他們全部換掉嗎?不可能,他們是副書記,不是普通的紀委幹部,想換他們,是比較難的。
等會議散了之後,關曉凡專門把樊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後說道:“樊書記,謝立仁的案件是省委王書記關注的案件,如果搞不好,且不說你責任不小,就是我也沒法去向王書記交代,這是一項政治任務,希望你能重視起來,嚴密組織,不走露半點風聲,如果事先走露了風聲,謝立仁的案子沒有辦下來,省委要是震怒,你要考慮這個後果,明白嗎?”
關曉凡和樊永說的很嚴肅,樊永這一聽了,才重視起來,同時也是感到比較倒黴,本來是讓劉波負責的,劉波卻是推給了他。
關曉凡安排好這個事情以後,便是繼續與中層幹部進行談話,了解紀委內部的情況,經過幾天的談話,關曉凡也摸清了紀委內部的一些情況,首先紀委內部分成兩派,一派是劉波與許永誌,二人關係較好,實力也最強,而另一派則是樊永與陳白世是一夥,他們走的比較近,雖然劉波的實力比較強,但是他不是省紀委內部出身的領導,而是從外麵調過來的,許永誌也是,而樊永與陳白世二人一直在省紀委工作,屬於省紀委絕對的老人,隻是地位沒有劉波高,因而處於下風。
由於存在這種對立,因而導致紀委的戰鬥力不大強,這是讓關曉凡感到比較頭疼的一個事情,班子不團結,肯定是沒有戰鬥力的,特別是紀委的工作,如果不和睦,怎麼和腐敗分子作鬥爭?
關曉凡心裏頭便是感到這四名副書記至少要調出一兩名才是,一調出去,矛盾就消除了,這樣才能團結,但是把誰調出去,現在還不好確定。
這是他了解的一個事情,而另外一個所了解的事情,那就是有關職工的福利待遇問題,省紀委原來留有一塊地,準備用來蓋職工住房,可是搞了半天也沒有搞成,一方麵是省紀委自身要求嚴,而另一方麵則是原來白清水不願意搞這個事情,所以才會沒有把房子建成。
現在關曉凡聽到這個事情,心裏想著是不是要把職工的福利待遇給搞一下,提振一下幹部職工的士氣。
如此一了解情況,關曉凡便是考慮如何整頓內部的紀律了,如果內部紀律整頓不了,如何去監督他人,去查處腐敗?而謝立仁這個案子就是一個試金石,如果能把謝立仁這個案子給辦好了,說明省紀委還是有戰鬥力的,如果辦不好,那麼他麵臨的壓力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