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感動於那些能長期以來長此以往地做某一件事的人,是出於對他們這種堅忍不拔的意誌的肯定和讚美,是他們給了我們無以倫比的震撼和激動,這是超乎常人的堅持所帶給我們的感受,是量的積累所帶來的質的變化。這時我們看到的這樣的人,已不是從事這件事的一個人了,而是在這件事上有著超越一切水平的“神”了。什麼叫“積少成多”?所謂的“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所謂的“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卻細流,故能就其深”是也。少到多的過程就是堅持不懈地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要靠不斷反複、不斷堆積形成的。
要說簡單也簡單,同樣的事反複做就可以了。於是,就有人批判那些成大事者說:“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這麼一點事情麼?要我的話,我隻要堅持這樣做也能跟他一樣,甚至做得比他還要好呢!”但事實上,說話的人從來就沒有做過,也不可能去做,就是因為這樣的事很簡單,簡單得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做。但卻堅持不了,這才是問題所在。古人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說得很好。除非你這人實在聰明得不得了,三四歲就能吟詩作畫之類的,其他的要想成大事的必須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想到曾經有一些人評論女人,說始終養著長辮子不變的女孩子是最專一的、最有堅忍的意誌的人,因為她能經曆各種發型的時代變化而不動搖,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且能養成長辮子本身就需要有耐心。我覺得這是大家的調侃,不過也不無道理,其中也包含了人的心理的定力。
其實,要做到一件容易做的事不難,但要堅持做卻很難,因為他要抵擋許多世俗的影響、勢利的誘惑、內心的孤寂、旁人的嘲諷、生活的困頓,而最終他堅持做的可能更是痛苦的事,他必須放棄許多其他利好的東西,他必須改變許多易變的東西,他必須保持應該堅持的東西。這時的人是會感到很困難的,簡單的事就這樣變得讓人不堪承受。不過,一旦能夠堅持下來的話,他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
很多時候,人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意誌。會不會、能不能都不能說明人的成就大小,而可不可以堅持則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了。我景仰一切能堅持做正確的事的人,我始終堅信:任何時候堅持都是令人敬畏的。
最後我沒有挽留,我沒有再給自己其他的多餘的借口。
淚,再次流出,我不想拿回憶充當借口。我不知道你的堅定,我隻知道我未曾變,變的是你和那些事。我不知道記憶充斥心扉的時候,有多少傷痛,我也不再在意,我也不再哭泣。
猛然間警覺,原來那些苦澀,不是留給我自己獨自品嚐,而是兩個人心中永遠彌留的痛,然而我毫不在意,也不想在意。
我不知道時間能改變什麼,也不祈求距離可以縮短思念,最後,也許我不得不承認,原來我一直的執著,隻不過是以為不想比你先放棄。
我會不安,因為沒有保護好你,最後,你還是由別人來守護……我說不出安慰的話來,我做不出安撫的動作來,也許此時再次發生,我仍會離去,因為你已不需要我,你也懂得了冷漠,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