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年齡有所增長,膽子也壯大了一些。由於在同伴們當中,怕黑的人經常會被嘲笑,便不斷暗示著自己,不再懼怕黑暗。久而久之,這種莫名的暗示便會成為一種習慣,我們表麵上變得堅強無比,內心的真實影射,又是怎樣的呢?沒人能知道,包括你自己。懼怕黑暗就像小孩子會哭一樣,是人類本性的一種反映。可以去隱藏它,是人類在走入成年後,自我隱藏、自我欺騙的開始。成年人其實也會怕黑,但他們用休息的借口騙過了黑夜的眼睛。最近想了很多,黑暗為什麼會成為一切恐懼與罪惡的代名詞?人類是具有極強智慧和求知欲的生物,我們懼怕一切我們所不能了解的未知。黑暗是一個完美的牢籠,也是一個無底的峽穀。黑暗中的人們,看不到他們所了解和不了解的任何事物,無法知曉發生在身邊的一切活動。這種未知,以及對未知畏懼的心靈,造就了我們對於黑暗的恐懼感,但又不得不麵對。如此矛盾的心情。我敢說,一定有人希望白晝永遠存在,永遠主宰我們的生活。
黑暗與罪惡其實是完全不對等的。純淨的黑暗是宇宙的本色,正是在這種黑暗中,一切光明與生命才得以產生與發展。純淨的黑暗就好像硬幣的反麵,與正麵的光明合為一體,維持著某種平衡,促進一切存在的發展。然而,人類對未知的恐懼給了黑暗諸多雜色,甚至強加給黑暗我們本身的想象。人類的文明史上,似乎一切罪惡都在黑暗中萌發,一切死亡都在黑暗中終結。在我看來,隻是對黑暗的誤解與敵視。黑暗其實也給與了我們許多。沉寂在黑暗中的時刻,正是我們可以拋開一切煩惱而安心休息的片段。因為我們看不到其他的東西,心自然就會平穩許多。如果永遠是光明的呢?我們將永無停息地與生活搏鬥,直到遍體鱗傷。黑暗也給了我們星空的美景夏夜的清涼,以及一個自我封閉的絕佳場所。時間很晚了。當我關閉台燈時,黑暗將會到來罷。
那是從黑暗裏射出的光線,一束束彙聚成一個焦點。它,是目光的輪回,是海天相接那一線的點,是黑暗的焦點。眼眸中射出犀利的光線,捕捉生命中的那一瞬,無論哪裏都是世界。這便是關注所賦予的一切,目光依然穿梭,黑暗是起點,沒有終點,隻有焦點,那便是關注。一條直線不會有焦點,同樣,一束光線也不會有焦點,那是冰山的一角,關注,從何而來?萬綠從中一點紅,那“紅“,是焦點,目光捕捉的是這一點紅,而不是綠。為什麼不能換一個角度體會這綠給人們帶來的生命氣息呢?紛紛擾擾的世界留下了什麼令人們去關注,而又是什麼冷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