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薑子牙冰凍岐山(3 / 3)

盔滾滾撞天銀磬,甲層層蓋地兵山。軍行如驟雨,馬跳似歡龍。閃翻銀葉甲,撥轉皂雕弓。正是:喊聲震動山川澤,大地乾坤似火籠。

話說魯雄人馬出五關,一路行來。有探馬報與魯雄曰:"張總兵失機陣亡,首級號令在西岐東門,請軍令定奪。"魯雄聞報大驚曰:"桂芳已死,吾師不必行,且安營。"問:"前麵是什麼所在?"探馬回報:"是西岐山。"魯雄傳令:"茂林深處安營。"命軍政司修告急文書報太師。不表。

且說子牙自從斬了張桂芳,見李姓兄弟三人都到西岐。一日子牙升相府,有報馬報入府來:"西岐山有一枝人馬紮營。"子牙已知其詳。前日清福神來報,封神台已造完,張掛"封神榜",如今正要祭台。傳令:"命南宮適、武吉點五千人馬,往岐山安營,阻塞路口,不放他人馬過來。"二將領令,隨即點人馬出城。一聲炮響,七十裏望見岐山一枝人馬,乃成湯號色。南宮適對陣安下營寨。天氣炎熱,三軍站立不住,空中火傘施張。武吉對南宮適曰:"吾師令我二人出城,此處安營,難為三軍枯渴,又無樹木遮蓋,恐三軍心有怨言。"一宿已過。次日,有辛甲至營相見,"丞相有令:命把人馬調上岐山頂上去安營。"二將聽罷,甚是驚訝:"此時天氣熱不可當,還上山去,死之速矣!"辛甲曰:"軍令怎違,隻得如此。"二將點兵上山。三軍怕熱,張口喘息,著實難當;又要造飯,取水不便,軍士俱埋怨。不題。且言魯雄屯兵在茂林深處,見岐山上有人安營,紂兵大笑:"此時天氣,山上安營,不過三日,不戰自死!"魯雄隻等救兵交戰。至次日,子牙領三千人馬出城,往西岐山來。南宮適、武吉下山迎接,上山合兵一處。八千人馬在山上絞起了幔帳。子牙坐下。怎見得好熱,有詩為證:

太陽真火煉塵埃,烈石煎湖實可哀。

綠柳青鬆催豔色,飛禽走獸盡罹災。

涼亭上麵如煙燎,水閣之中似火來。

萬裏乾坤隻一照,行商旅客苦相挨。

話說子牙坐在帳中,令武吉:"營後築一土台,高三尺,速去築來!"武吉領令。西岐辛免催趲車輛許多飾物,報與子牙。子牙令搬進行營,散飾物。眾軍看見,癡呆半晌。子牙點名給散,一名一個棉襖,一個鬥笠,領將下去。眾軍笑曰:"吾等穿將起來,死的快了!"且說子牙至晚,武吉回令:"土台造完。"子牙上台,披發仗劍,望東昆侖下拜,布罡鬥,行玄術,念靈章,發符水。但見:

子牙作法,霎時狂風大作,吼樹穿林。隻刮的颯颯灰塵,霧迷世界,滑喇喇天摧地塌,驟瀝瀝海佛山崩,幡幢響如銅鼓震,眾將校兩眼難睜。

一時把金風徹去無蹤影,三軍正好賭輸贏。

詩曰:

念動玉虛玄妙訣,靈符秘授更無差。

驅邪伏魅隨時應,喚雨呼風似滾沙。

且說魯雄在帳內見狂風大作,熱氣全無,大喜曰:"若聞太師點兵出關,正好廝殺,溫和天氣。"費仲、尤渾曰:"天子洪福齊天,故有涼風相助。"那風一發勝了,如猛虎一般。怎見得好風,有詩為證:

蕭蕭颯颯透深闉,無影無形最駭人。

旋起黃沙三萬丈,飛來黑霧百千塵。

穿林倒木真無狀,徹骨生寒豈易論。

縱火行凶尤猛烈,江湖作浪更迷津。

話說子牙在岐山布鬥,刮三日大風,凜凜似朔風一樣。三軍歎曰:"天時不正,國家不祥,故有此異事。"過了一兩個時辰,半空中飄飄蕩蕩落下雪花來。紂兵怨言:"吾等單衣鐵甲,怎耐凜冽嚴威!"正在那裏埋怨,不一時,鵝毛片片,亂舞梨花,好大雪!怎見得:

瀟瀟灑灑,密密層層。瀟瀟灑灑,一似豆秸灰;密密層層,猶如柳絮舞。初起時,一片,兩片,似鵝毛風卷在空中;次後來,千團,萬團,如梨花雨打落地下。高山堆疊,獐狐失穴怎能行;

溝澗無蹤,苦殺行人難進步。霎時間銀妝世界,一會家粉砌乾坤。客子難沽酒,蒼翁苦覓梅。飄飄蕩蕩裁蝶翅,疊疊層層道路迷。豐年祥瑞從天降,堪賀人間好事宜。

魯雄在中軍對費、尤曰:"七月秋天,降此大雪,世之罕見。"魯雄年邁,怎禁得這等寒冷。費、尤二人亦無計可施,三軍都凍壞了。且說子牙在岐山上,軍士人人穿起棉襖,帶起鬥笠,感丞相恩德,無不稱謝。子牙問:"雪深幾尺?"武吉回話:"山頂上深二尺,山腳下風旋下去,深有四五尺。"子牙複上土台,披發仗劍,口中念念有詞,把空中彤雲散去,現出紅日當空,一輪火傘,霎時雪都化水,往山下一聲響,水去的急,聚在山凹裏。子牙見日色且勝,有詩為證:

真火原來是太陽,初秋積雪化汪洋。

玉虛秘授無窮妙,欲凍商兵盡喪亡。

話說子牙見雪消水急,滾湧下山,忙發符印,又刮大風。隻見陰雲布合,把太陽掩了。風狂凜冽,不亞嚴冬,霎時間把岐山凍作一塊汪洋。子牙出營來,看紂營幡幢盡倒。命南宮適、武吉二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