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6章 何妨低頭(1 / 2)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吃點幾小虧反而能占大便宜,所以不妨將這句話改為“好漢要吃眼前虧”。中國人向來提倡“以忍為上”。“吃虧是福”,這是一種玄妙的處世哲學。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俊傑,並非專指那些縱橫弛騁如入無人之境,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應當包括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處世者。

不妨做這樣一個假設:你和別人開車時相撞,對方的車隻是“小傷”,甚至可以說根本不算傷,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理論一番,可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怒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荒僻,也無公用電活,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手。請問,你要不要吃“賠錢了事”這個虧呢?

你當然可以下吃,如果你能“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自己不受傷!

如果你不能說又不能打,那麼看來也隻有“賠錢了事”了。你說他們蠻橫無理也罷;欺人太甚也罷,但你應該明白。在人性叢林裏,是不太說“理”這個字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哪有什麼理可說呢?因此,眼前虧不吃,換來的可能是一頓拳打腳端或是車子被砸壞。報警?人都快被打死了,還報警?報警也不一定有用啊!

由此可見,“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是為了生存和實現更高遠的目標,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把命都丟了,哪還談得上未來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而與對方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舉地,有些人雖然獲得“慘勝”,卻元氣大傷!

漢朝開國名將韓信是“好漢要吃眼前虧”的最佳典型,鄉裏惡少要他爬過他們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韓信二話不說,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頓拳腳,韓信不死也隻剩半條命,哪來日後的統領雄兵,叱吒風雲?他吃眼前虧,為的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所以,當你在人性的叢林中碰到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血氣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可殺不可辱”,寧可吃吃眼前虧。

與韓信同時代的張良也是一位能吃“眼前虧”的處世高手。張良原本是一個落魄貴族,後來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運籌帷幄之中,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被封為留侯,與蕭何、韓信一起共為漢初“三傑”。

張良年少時因謀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橋上散步,遇一穿著短袍的老翁,近前故意把鞋摔到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礙於長者之故,不忍下手,隻好違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給芽上。飽經滄桑、心懷大誌的張良,對此帶有侮辱性的舉動,居然強忍不滿,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麵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老人又折返回來,讚歎說:“孺子可教也!”遂約其5天後淩晨在此再次相會。張良迷惑不解,但反應仍然相當迅捷,跪地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