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為了使異人能獲得安國君嫡子的寶位,耗費數千金,上下活動,奔走於秦趙之間,終於打動了華陽夫人。華陽夫人便向安國君大扇枕頭風,談異人的賢能之處。安國君愛美情濃,隻要華陽夫人喜歡,言聽計從,當即表示讚同立異人為嫡子,並刻符為記,永不反悔。華陽夫人還說服安國君拜呂不韋為異人的老師,負責培養異人執掌國事。
呂不韋將成功的消息帶回趙國國都邯鄲,告訴異人。異人自然十分高興,也十分感謝呂不韋,二人自然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這日,二人又在呂不韋家裏狂飲作樂,為助酒興,呂不韋命自己買來作樂的趙國美女在酒席間歌舞。誰知,異人一眼便看中了能歌善舞、楚楚動人的趙姬,便乘酒興向呂不韋索要趙姬。呂不韋一聽異人竟然向自己索要最喜愛的美人,不覺大怒,可又一想,萬貫家財已為這個異人耗費殆盡了,今後的榮華富貴就係在這個異人身上了,千萬不能因為一名小妾得罪了他。這個異人是要成為秦國國王的,得罪了他,不僅萬貫家產白白丟失,恐怕還會有不盡的後患;況且,那位趙姬已經懷上了自己的孩子,何不趁此機會來個順水推舟,將趙姬許配給異人,今後,如果趙姬生了位男孩,這秦國的天下不就在不知不覺中易主了嗎?異人看到呂不韋先是憤怒之極,後又陷入深思,酒也醒了不少,立即行大禮向呂不韋賠罪,深恐得罪了這位多財多智的救命恩人,影響自己順利登上太子之位。
不料,呂不韋聞言,連連擺手,說:“這麼說見外了。您能看中我家小妾,是她的幸福,也是我家的榮耀,怎能不答應您呢?我看,今日便是良辰,我們請公孫乾作為媒證,在今晚便成了這門良緣吧。”
異人意想不到呂不韋會仗義讓美,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
異人得到趙姬後,自然是男歡女愛。後來趙姬果然生下一子,取名為“政”。他就是後來統一中國的秦始皇,而呂不韋後來也就成了秦始皇的“尚父”。沒想到,秦國經過幾十代人,數百年努力得來的天下,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變成了呂氏的天下,這就是呂不韋的“非常之舍”換來的。
史學家範曄說:“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不知與之為齲”正是對“缺與“與”辯證法的精辟論斷。有時候,舍不得“與”不但“缺之無門,還會失去你已經擁有的東西,南宋時的韓佗胄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韓佗胄先在南海縣任縣尉,南宋時,韓以外戚的身份任平章,權力大得可以秉持國政了,他頗有誌得意滿之感。一日,有一位他曾在南海聘用過的、現時已是一名進士的書生前來拜訪他。這位書生他是十分器重並信任的,隻是由於自己的升遷,一時失去了聯係。今見書生主動來訪,非常高興,一定要邀請書生做他的幕僚,可書生執意不受。韓佗胄無奈隻好留他暫住幾天,以便敘敘舊,談談心。韓視這位書生如心腹,與他幾乎無話不談,這日設宴款待書生,席間韓佗胄斥退左右,把座位移到書生近前,問道:“我現在掌握國政,謀求國家中興,外麵的輿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