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這時候想到了苦肉計,這不是機會來了嗎?如果不是一頭撞到總經理的車上,能有這個好機會嗎?想到這裏,他便對秘書說:“我一條腿已經沒了,到別處是連工作也不好找,能不能給我在公司找一個終身的工作,我可以一直幹到退休。”
過了幾天,秘書來告訴他:“總經理說可以為你養老,不必來公司工作。”
木村一聽急了,說:“我不想讓別人養活,我可以到公司裏幹清潔工,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見,那我隻有死路一條!”
總經理看到木村態度很堅決,隻好同意了他的請求。
從此,木村到公司裏當了清潔工,他工作十分賣力,常常加班加點,全廠每一角落都被他打分的幹幹淨淨,一些重要設備車間他也常常去打掃,開始有人對他不放心,後來一想,這是他終身工作,像他這樣一個殘廢人,離開了公司也是無法生活的。
一年以後,木村提出了回國探親的要求,公司為他買了飛機票,臨走時,又派人秘密檢查了他的行李,沒有發現可疑之處。
回到日本,木村從假腿中取出了微型膠卷,兩年之後,大量的日本汽車擁入美國,壓得美國人喘不過氣來,直到有一天,當美國汽車公司總經理,在談判桌上看到日本公司首席代表—一條腿的木村先生時,這才恍然大悟,可是已經晚了。
王永慶苦肉計鋌而走險
1983年,世界前50名企業家的排名榜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華人企業家的名字;台灣塑膠集團企業董事長王永慶。
50年代,台灣急需發展紡織、水泥、塑膠工業,當時在化學工業方麵基礎很強的是企業家何義。台灣政府請他出麵建立台灣的塑膠工業,何義一開始滿口答應,當他到國外考察一番之後,決定不再投資,他認為在台灣生產塑膠與日本產品競爭,隻有死路一條。
這時,還有一個小商人的王永慶決定投資塑膠,有一位老化學家聽說後,說:“他連什麼是塑膠都沒有弄明白就想辦工廠,肯定是要賠本的。”
王永慶的朋友也認為他是昏了頭,異想天開,但是,這一下了子更堅定了他的信心,他在1954年籌借了50萬美元,與趙廷箴合作開辦了第一家工廠,三年之後,開始生產,月產100噸,可台灣隻能銷20噸,同時還物美價廉的日本產品競爭,他的產品全堆到倉庫裏。
許多股東見狀,以為真如當初別人所說,這是死路一條,於是紛紛退股,王永慶一下子被逼到絕路。
當時的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減少生產,或者改變品種,可是王永慶卻反其道而行之。進一步擴大生產。他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產,全都投入到塑膠生產上來了。這是一條大膽的苦肉計,如果失敗,那就會一貧如洗。
王永慶下了很大功夫,要靠高產量也壓低成本和價格。但沒有成功,由於技術落後,出口十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找到一個外國工程師,白送給他一個廠子,請他幫助解決技術問題,這又是一條苦肉計,正如俗話所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經過一連串的努力,台灣的形勢開始有了好轉。
到了第二年,王永慶進一步擴大生產,他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廠,從而建立了塑膠原料和加工相連貫的生產線。另外,產品也開始進入了海外市場,一步一步地壓過了日本的產品。
王永慶知難而上,克服了重重困難,使他經營塑膠事業,不但起死回生,而且有了長足的發展,從1956年產1200噸開始,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工業集團,除國內有十幾家大公司之外,在美國還經營著幾家大公司,總資本達到30.7億美元。
到這個時候許多人才明白,當年王永慶敢於走別人不敢走的路,敢於使用苦肉計,不看重小的得失,這實在是高明之舉啊!可是這一步,也不是常人敢走的,許多比王永慶資金雄厚的人也不敢走這一步,這就充分體現了王永慶過人的膽識。
王永慶冒著巨大的風險向海外發展,與他的民族感情是分不開的,他經常說:“辦企業就是要給中國人爭口氣,日本人當年欺侮中國人真是太過分了。今天日本人不敢動中國人了,有些地方他們還有點怕了,還要拍拍馬屁,那就是因為,我們把企業搞上去了。”
現在,台塑的產量超過日本全國總生產力的半數以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