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3 / 3)

1941年,希特勒所采取的“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收到了預期效果,對蘇聯形成了半月形包圍,災難落到蘇聯人頭上了。

為了麻痹和欺騙蘇聯,希特勒在外交上通過多種形式反複向蘇聯表示“友好”,積極同蘇聯簽訂貿易協定,甚至請蘇聯的軍事代表團參觀德國先進的航空技術,並同意賣給蘇聯新式戰鬥機。

1941年6月22日拂曉,德軍從波羅的海至喀爾巴阡山脈之間,以三個集團軍群(戰爭第一天共投入117師)在大量航空兵配合支援下,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了全麵進攻。

蘇軍倉促應戰,措手不及。有的部隊沒有帶地圖,有的兵團忘了帶電台呼號。有些工事沒有軍隊據守。甚至有的方麵軍司令部不知道他們的司令在什麼地方。德軍則很快突破蘇軍防線,長驅直入。

至7月9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深入蘇聯國土約500公裏;“中央”集團軍深入蘇聯國土約600公裏;“南方”集團軍群深入蘇聯國土約400公裏,蘇聯大片國土淪入敵手,大量蘇軍被德軍圍殲,許多城鎮、農莊、工廠和學校遭到法西斯匪徒的血洗。蘇聯的戰爭初期陷入了非常困難的被動境地。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盡管蘇聯紅軍和蘇聯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敗了德國法西斯,但是戰爭初期所蒙受的重大損失卻成為遺憾千古的曆史教訓。希特勒所采取的“遠交近攻”的政策給世界人民造成的災難是永遠值得記取的。

利以近取 古耕虞連連得勝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古耕虞先生十分推崇戰國時期叫白圭的商人。

在一次研討會上,古耕虞先生對大家說:“白圭認為經商必須抓住時機,運用智謀,就像孫武用兵、商鞅行法一樣,這也是目前我們應當仿效的經商思想。”

古耕虞先生早在50年前就曾應用白圭的經商思想,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審時度勢,相機行使遠交近攻之計,最終擊敗了強大的美國“孔公司”,使中國豬鬃銷往世界各地。

50年前,中國對外貿易完全被買辦資本控製著,那時古耕虞正主持著由民族資本創建的“古青記“豬鬃公司。為了擺脫洋行買辦的控製,把自己的”虎牌鬃““”直銷往美國市場,古先生苦苦地爭鬥著,但因資金薄弱,“古青官”一時鬥不過洋行買辦。

古先生坐在桌前,細細思索,近攻不能得手,何不遠交。他想到了自己生意中的美國夥伴,終於,他與美國號稱豬油鬃大王的“孔公司”掛上鉤。

在華盛頓“孔公司”的議事廳內,公司總裁傑克先生對古先生說:“經過董事會研究,我們決定向古先生提供100萬美元的循環信用貸款,不知古先生是否滿意?”

古耕虞微笑著對傑克說:“謝謝尊敬的傑克先生,對美國公司對我的支持我感激不盡,還希望我們的合作與日俱增。”

正是這100萬美元,就使古先生獲理了超出法行買辦的資金周轉優勢。從此“古青記”的出口豬鬃不僅去年同期優而且價廉,在與洋行買辦的競爭中很快躍升了中國豬鬃出口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然而,資本主義市場的合作恰恰意味著爭鬥,同床異夢更是司空見慣。

幾年後一天,秘書推開古耕虞總經理的辦公室,呈上一份調查情況報告。。古先生點著一支香煙,仔細地瀏覽著這份報告,原來,經過幾年的合作,美國“孔公司”想甩開中方,獨攬豬鬃的國際市場。“孔公司”想到中國買到比“古青記”更便宜的貨,而“古青記”也想在美國找到比“孔公司”更好的買主。雙方各不相讓。

古先生猛吸了一口煙。走到窗前,他十分明白,此次爭鬥,決不能乞求遷就,畏首畏尾,如稍一不慎,就會被“孔公司”吃掉。

古耕虞先生在董事會上表示,“我決心親赴美國與‘孔公司’打一聲麵對麵的近戰。”董事會研究決定“古青記”先下手。

10月份,古先生親赴美國,憑“古青記”經營出口商品的實力,憑虎牌豬鬃的良好質量,古先生很快與美國另一家“美洲豹”公司建立了新的合作關係,組成了雙方聯營的“海洋公司。”

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海洋公司”開張營業了。

通過“海洋公司”,“古青記”在美國金融界取得了更多的低息信用貸款,使虎牌鬃在美國市場的售價逐年上升,正是這場在美國本土的逼近競爭,使“古青記”既贏得了豐厚利潤,又迅速增強實力發展業務。

1944年,古耕虞先生在香港創辦了分行,打開了豬油鬃出口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