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1 / 2)

“原文”

逼則反手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誌,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譯文”

逼得敵人無路可走,它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則可以減弱敵人的氣勢。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鬥誌,待敵人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按照《易經·需》卦的原理,待敵人心理上完全失敗而信服我,就能贏得光明的戰爭結局。

“按語”

古人說:“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窮寇勿追,示敵以一線生路。使其失去決一死戰的決心。而抱僥幸逃脫、不戰而求生的思想,就會造成有利於我的戰機。

欲擒故縱,反映了“取”和“予”的辯證關係,老子說:“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與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這裏的“固”字,可以理解為“故”字,當年晉獻公將欲襲虞,遣之以壁馬;知伯將襲仇由,遣之以廣車,這裏都包含著一個道理—物極必反,欲擒故縱,“擒”是目的,“縱”是手段,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所以說,“縱”不是放虎歸山,而是有目的地放鬆一步,網開一麵,以防敵人狗急跳牆,作垂死掙紮式的反撲,孫子早就告誡:窮寇勿追,東周時期就有“圍三缺一,虛留生路”之說,三國時,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達到隆服其它少數民族,逐次擴大疆土的目的,最終使孟獲心悅誠服,表示誓不複反。

楚軍七戰七敗反滅庸國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稱霸,出兵攻打庸國,庸國軍民麵對外來侵略,同仇敵愾,終於趕走了楚軍,並且活捉了楚軍的將領子揚窗。但是由於看守不慎,被囚禁的子揚窗在被押三天之後就越獄逃回楚國,子揚窗一回國,立即受到國王召見。

“受將受苦了,快說說庸國的情況。”楚五急切要報仇。

“大王容稟,我看到庸國軍隊人馬強壯,蠻人們都集中在城裏、好像隨時準備戰鬥的樣子,現在攻打恐怕要吃虧,不如等我們把所有的軍隊集合齊後,再去攻打,憑我們的實力,吸取上次的才識,一鼓作氣,就能拿下庸國。‘子揚窗答道。

“我以為不可,必須現在馬上就去攻打庸國,而且隻許戰敗,不話戰勝。“國一位楚軍將領師叔接過子揚窗的話,提出了完全相反 的意見。

“師將軍,現在我們剛剛打了敗仗,士氣低落,本應休整一些時日再戰,如果現在繼續交戰也應想辦法打勝,以鼓動舞士氣才對,為什麼要故意打敗呢?“其他的將領反問師叔。“說的是,我們不打則已,打就要打贏。”不少將領土完整也隨聲附和。

師叔說:“敵人剛剛打了勝仗,士氣正旺,但也容易驕傲,我們現在進攻,敵人必然乘勝擊我,我們再故意打敗,敵人必然會認為我們的戰鬥力已經衰弱,再連續戰敗幾次,敵人就會認為我們已經不堪一擊,敵人驕傲,必然疏於防範,我們乘機發動真正的進攻,定能取勝。”

“此計確實高妙,就由你來具體部署吧!”聽這麼一說,楚王十分高興地接受了師叔的建議,其他人也連聲稱好。

於是,楚軍分別以多次股兵輪番與庸軍隊交戰,每次都是交手不久,便“落荒”而退,這樣,三日之內楚軍一連和庸軍打了七仗,一仗比一仗敗的慘,不處兵馬匹,槍械還被庸軍繳獲,還抓了少部分楚軍“俘虜”。庸軍感到,楚軍已經精疲力竭,不堪一擊了,便不再設防,士兵也不再集中,隻剩下部分崗哨。

楚軍見庸軍已麻痹大意,立即抓住時機,分兩路軍隊開始攻打庸國,同時楚軍聯合的秦軍、巴軍也跟隨楚軍一同包圍了庸國。庸軍一看這次楚軍來勢凶猛,不禁大驚失色,原來為庸助戰的蠻人們首先紛紛主動歸順了楚國。庸軍孤立無援,又沒有設防,很快被楚軍消滅,楚軍輕而易舉滅了庸國。

英國情報處長全殲德國間諜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德矛盾非常尖銳,為了在不久的戰爭中克敵缺點勝,德國派了大批間諜混入英國,收集各種軍事政治情報和從事各種間諜活動。

擔任著名的英國軍事情報第五處領導人是弗農凱爾。他領導的這個情報機構,曾多次破獲各種間諜案件,在英國享有盛譽。

一次,凱爾手下報告,發現一家理發店是德國間諜的聯絡站,經常和德國間諜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凱爾通過秘密調查,在截取和檢查了該理發店發往外國的信件後不禁大吃一驚!原來,德國間諜網已經遍及整個英國,這一發現著實讓凱爾慌了一陣子神,怎麼辦?不少人主張,立即將已知的間諜全部捕獲,先把德國的間諜網破壞了再說,凱爾不愧是久經諜海風雲的老手,他不主張民上抓人,他對手下說:“現在我們隻掌握了一部分間諜名單,而且不少人僅僅是聯絡人,如果我們現在就急於抓人,勢必打草驚蛇,那些沒有暴露的間諜一定會聞風而逃,或到國外藏匿,或者轉入地下,那樣我們豈不因小失大,?現在的辦法應該是放長線釣大魚,繼續讓這個間諜站保持‘正常運轉’待其徹底暴露後再行收網,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道理,”接著,凱爾又對手下人做了認真仔細的分工安排,他指示手下檢查該理發店發所有發往國外的信件和從國外發來的信件,然後利用這些信件大做手腳,他們把每封拆開,看完內容後再根據需要編造一此假情報,隨後恢複原狀,照發受信人,這樣既不會使對方的情報起到作用,又不露聲爭地監視著整個間諜網,同時還可伺機利用假情報給對方製造破壞,由於他們做得幹淨利索,從來不給對方間諜人員留下破綻,所以許多德國間諜一直都在為英國情報機關擔任義務假情報輸送員,而自己還蒙在鼓動裏,以為他們的情報聯絡站平安無事,他們的同夥也沒有一個暴露的,各種情報仍然源源不斷地通過間諜網往返傳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