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社交焦慮症患者心理的三個方麵(1 / 1)

可以從認知層麵、生理層麵和行為層麵三個方麵來進一步理解社交焦慮。

(1)認知層麵(你的想法):在社交焦慮患者的思想裏,覺得自己不被別人接納。在社交場合中,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十分苛刻,覺得自己毫不引起別人與自己接觸的興趣。他們怕別人的目光、注視和評價,總是害怕被人看輕。他們擔心別人會看出自己緊張的表情或表現,因而認為自己不正常、有精神問題。對於別人,他們抱有負麵的想法。他們認為別人是批判性的,會不留情地對人批評,而自己的表現總不能達到別人的要求。他們認為社交關係是有階級性的,具有競爭性的。他們傾向於想支配別人,但同時又懷疑自己適應的能力。

他們常見的想法有:

1)我看起來十分愚蠢。

2)別人覺得我很沉悶乏味。

3)別人一定不喜歡我。

4)我無法融入其他人之中,顯得格格不入。

5)大家都看得出我很緊張,怎麼辦。

6)我不敢做聲,因為我說的話十分愚蠢,令人感到沒興趣。

7)我想離開現場,免得失禮於人前。

(2)生理層麵(你身體的感受):在社交場合中,當社交焦慮症患者的腦海中充滿了以上的負麵想法時,身體會出現以下的焦慮症狀:心跳加速、發熱/發冷、頭暈/頭痛、臉紅、呼吸急促、腳軟、流汗、喉嚨梗塞、肌肉緊張、手抖、窒息感、胃痛等。

(3)行為層麵(你所做的):社交焦慮症患者感到猶如置身於危險的情境之中。麵對危險,他們本能地想到逃避或是勉強忍耐著焦慮的狀況。在這內心的掙紮當中,會出現以下行為表現:

1)變得口齒不清,說不出話來。

2)以笑容去掩飾緊張,避開別人的目光,怕別人看出自己焦躁的模樣,但又表現得越來越緊張。

3)身體和手腳不由自主地移動,甚至可能站不穩。

4)設法逃避害怕的社交場合。有些人會在出席社交活動前服用鎮靜藥物或喝酒,以此來壯膽。在出席社交活動中,他們躲在寂靜的角落裏,希望沒有人會留意到自己;他們隻勉強逗留一會兒便離開活動。與人接觸時,他們避免開口或打開話題。平時,他們盡量不出席社交活動,避免選擇一些會引起自己焦慮的工作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