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法則會說話才能辦成事(1 / 1)

會說話是社交的需要,事業的需要,生存的需要。

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如果,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請一定要對我說!

看起來好像某個行業的廣告語,但其實這種詼諧的說辭間蘊涵著一個道理:“話要三思而後說”。出口之前先想一想,免得一時衝動的話傷害了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說話是思想的外在流露,是我們成功辦事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們在四麵楚歌時披荊斬棘的一把利器。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說話做出了較高的評價:“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曆史上,陳軫明其言,而敵軍卷甲而去;蘇秦行其說,而促成合縱抗秦聯盟;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而獲赤壁大捷。古語雲:“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這充分說明了說話的重要性。

就說話而言,它既是最簡單的事,又是最困難的事。說它簡單,是因為連蹣跚學步的孩童也能咿咿呀呀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說它困難,是因為要想把話說得恰到好處,需要博學多識、敏銳的洞察力和見機行事。難怪《紅樓夢》中有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追古思今,我們的生活同樣也是現實且殘酷的,無論是否願意,那些令人尷尬、窘迫的境況總會不期而至,擾亂正常的邏輯思維,使人難以應對自如。在很多時候,你想成功地麵試,跨進職場之門,你想穩定住一個客戶、做成一筆生意,是否能輕易地實現?這些無疑都需要你把握說話辦事的藝術技巧。

隨著時代的發展,“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早已成為曆史。時代要求我們不得不走出家門,走向社會。這時,交際能力在一個人的成長、工作、生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說同樣的話,為什麼有的人能得到認可,而有的人卻隻能麵對被否定;辦同樣的事,為什麼有的人一帆風順,輕鬆而成,而有的人卻屢次碰壁、寸步難行?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能廣結人緣,而有的人卻知己甚少?難道是因為他們長相出眾、招人喜愛?還是因為他們講哥們兒義氣?或者善用花言巧語迷惑人心?

其實,這些都不是。姣美的容顏終會被歲月所腐蝕;講義氣的人也會因一時偏激而鑄成大錯;花言巧語如同一張薄紙,一戳即破。而那些能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的人並沒有什麼秘訣,他們隻是把握了交流說話的分寸和尺度罷了。

朱自清曾說過:“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隻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裏。”戴爾·卡耐基也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溝通。”如此看來,隻要掌握了會說話的技巧,就能憑借駕馭談吐的能力,促進辦事的成功,並能給自己創造一個融洽和諧的環境,一片任意馳騁的天空。

說話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藝術,它直接影響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如果你不善言辭,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合作以及幫助。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見解,而且應掌握說話這一在交際中應用最直接、最廣泛、最普遍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