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個故事講述了女人等待上京趕考的戀人歸來,一直守護在女人身旁的另一名男子決心背叛朋友,搶走女人。因為女人的反對,男人未能如願,他遂誣陷女人,致使其被處以死罪。蒙冤女人最終被處決,她堅持主張自己的清白,臨終預言六月飛雪、大旱多年,結果全部應驗。上京趕考的戀人回來後,不僅洗清了她的罪名,還殺掉了背叛自己的朋友,為女人報仇雪恨。
其實,這個故事並非完全出自汝敏之手。結局更是借鑒了當時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感天動地竇娥冤》。雖然人物事件並不完全相同,但是,不管是女主人公蒙冤而死,還是六月飛雪三年大旱的場景,都和《感天動地竇娥冤》雷同。再也想不出其他故事的汝敏最終隻好選擇“模仿”。時下抄襲大熱作品的二流作家泛濫成災,模仿一下關漢卿的代表作,汝敏並無愧疚之感。見前王讀得比之前更加仔細,汝敏備受鼓舞。
“死了是吧?”前王低聲呢喃道。
他的臉上帶著微妙的笑容,“啪”的一聲合上了本子。汝敏焦急地等待著接下來的話。是“重寫”還是“行了!”呢?前王的話讓他愈發興奮起來。
“還不錯。不過……”
前王的視線轉向彎腰弓背的汝敏。然後呢?汝敏緊張地吞咽口水。拜托告訴我答案,是“重寫”,還是“行了!”?
“……抄襲別人的東西可不行。我又沒讓關漢卿給我寫文章。再者說,就算你是關漢卿,我也無法容忍你將寫過的故事重新用在其他文章裏。你是孫汝敏啊,不是嗎?”
汝敏默不作聲,腰彎得更低了。前王的話比平時多了不少,不過概括起來還是“重寫!”兩個字而已。汝敏又要開始編寫第十二個故事了。就在他雙腿發軟快要癱坐在地的時候,門外傳來了真琯的聲音。
“宋璘來了,殿下。”
“讓他進來。”
真琯和前王說的都是汝敏聽不懂的高麗話,這令他有些不知所措。一個高個男子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是張陌生的臉。男子一邊念叨著什麼,一邊向前王行禮,他口中說的同樣是汝敏聽不懂的高麗語。汝敏戰戰兢兢地站在角落裏,眼睛滴溜亂轉,高個男子瞥了他一眼,前王立刻又用高麗語說了些什麼,該是讓男人不要在意汝敏的意思。其實,汝敏和這屋裏的桌椅板凳花瓶擺設是一樣的存在。因為他完全聽不懂前王和那高個男子到底在說些什麼。
“可這房裏畢竟還有外人在場,為何……”
聽了宋璘的話,謜微笑道:
“如此才不會引人耳目,也更為安全。”
宋璘這才按照謜的手勢走上前坐了下來。
“阿忽台和八都馬辛準了公主改嫁和冊封瑞興侯為世子一事。”
宋璘剛坐下來就直接進入正題,謜皺緊著眉頭,桌上的劇本被他捏得皺皺巴巴。宋璘淡淡地繼續說道:
“哈剌哈孫表示反對。可以肯定的是,朝廷之中值得信賴之人正是那右丞相。”
“那是當然。伯顏雖然未作表態,可實際上還不是和阿忽台一樣。畢竟他沒有追究呈至中書省的那封畏兀兒文信函。”
“該是如此。其實伯顏平章是最值得注意的人物。在繼位者尚不明確的當下,他的選擇就代表著卜魯罕皇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