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聚緣散終有時 第68章 馬鞍(1 / 1)

秋獵回來的四天後,也就是八月十五拜月節,拜月節等同於現代的中秋節,但沒有月餅啊,燈會啊等活動,但家家會聚在一起祭拜月神,吃個團圓飯。

一年下來也就那幾個節日,例如歲首或度歲也稱正旦,就是我們俗稱的元旦。

人日就是古代傳說的人類生日,也稱人勝日。

立春也稱鞭春牛,吃春餅和春卷,也稱咬春。

元宵節叫上元節,元夕,小正月或燈節,是春節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春耕節或農事節便是龍抬頭,這一天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還有相傳是土地公公的誕辰。

花朝節就是花神生日,又稱挑菜節。家家祭花神,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求花神降幅,保佑花木茂盛。

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生日也是開蟠桃會的日子。子玉莞和離無憂便是降生在三月三這個日子裏。

寒食節又稱禁煙節或冷節,這樣的日子禁煙火,隻吃冷食,還要祭祀,踏青。

浴佛日又稱佛誕日,是四月初八,乃釋迦牟尼佛的誕辰。

女兒節其實就是我們常稱的端午節,也有龍舟賽可看。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翻經節。

還有七夕;中元節俗稱鬼節,佛教稱盂蘭盆節;重陽節;寒衣節;下元節,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冬至;王侯臘就是現代的臘八節;祭灶節然後就到了除夕,在這裏叫逐除或年終。

七七八八林林總總就有二十一個節,雖然名字不同,但過法也是大同小異。

巳時時奶娘敲了門進來,告知樂兒,懷叔來了,好像拿來了小姐要的東西。

“太好了!讓懷叔拿進來吧!”

懷叔手裏拿著一個好大的包裹,後麵還跟著離平聚。

“我正好在院子裏看到懷叔,就想到樂兒定做的東西到了,就跟過來看看。”

懷叔把東西放到地上打開,有馬韁,籠頭,馬鞍,馬鐙,馬上的全套裝備都齊了。平聚到先叫出來,“哇!這馬鞍真漂亮!”

隻見那馬鞍呈棕色,由前鞍橋,後鞍橋,鞍座,鞍翼等組成。

馬鞍骨架采用的是樺木,骨架上包有兩層牛皮,下層為普通牛皮,厚度適中,上層是小牛皮。

重點說說這小牛皮,這是采用了是不到三年的小牛製成,小牛皮手感細膩如絲,柔軟度和韌性都極好,坐上去也比普通馬鞍舒適度極高,防滑性也比其他馬鞍要好,對馬的操控性也更容易。馬鞍下配一塊天藍色的墊布,墊布上有銀色繡線繡好的雲紋。

馬韁和籠頭都是皮製的,而且是經過牛奶泡過的牛皮做皮條,再編製成繩子,這樣製作韌性十足,受力性強,極好用。

這些馬具就是在現代也是頂級騎手的首選。樂兒因為前世業餘時間愛騎馬,所以對有關馬和與馬關聯的東西都做過了解研究。

平聚愛不釋手的摸來摸去,看得出來懷叔也是露出極喜愛的表情。

“這馬鞍的樣式和製作方法小姐是怎麼知道的?”

“是偶然從竹簡上看到的,師傅也提過,然後好幾種樣式提煉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現在這樣。”

懷叔嘀咕一句,“怎麼從來沒聽說馬具還有這許多樣式?”

平聚用肩膀碰碰樂兒,笑嘻嘻的,“樂兒以後給我也做一個唄。”

“沒問題,誰叫你是我三哥哥呢!”

“嗬嗬!不愧是我妹妹。”

“走啦!拿給大哥看看,然後給玉獅子裝上試試,看看哪裏不合適也好早些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