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人性中最堅強的東西,缺少了它們,人就很難經得起各種打擊。的確,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像信念這樣,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成功輝煌還是黯然神傷,全在於你抱著什麼樣的信念。
信念使你無往不勝
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的成功者,最初都是從堅守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隻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沒有闖不過的“火焰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險。
有一個小男孩在大街上玩耍時,不小心被迎麵而來的汽車撞倒了。由於搶救不及時,雖然躲過了死神,他的胳膊卻被截掉了。當時男孩才5歲多,他並沒有發覺自己與他人有什麼不同。可是,到了讀書的年齡,他發現自己不能像其他小夥伴那樣用手靈活地翻書、寫字,並因此被拒於校門外。
每天早晨,男孩看著夥伴們興高采烈地從他家門前經過走向學校,他總是十分傷心地問媽媽:“媽媽,我沒有手,我不能上學,怎麼辦呢?”媽媽的心裏似打翻了五味瓶,隻能充滿憐愛地撫摸著他的頭安慰說:“孩子,不要緊的,隻要你堅持鍛煉,你的手還會再長出來的。”聽了媽媽的話,小男孩又露出了天真燦爛的笑靨。在媽媽的幫助和指導下,他天天刻苦鍛煉,學著用腳洗臉、吃飯、寫字,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讓媽媽幫忙。男孩滿懷憧憬,他堅信隻要努力練習,手還會再長出來。他一直牢記媽媽的話。
幾年過去了,小男孩每天都刻苦鍛煉,但是,他的手還是沒有長出來。他有些不甘心地問媽媽:“媽媽,我的手怎麼還沒有長出來呀?是不是我練得不夠刻苦?”這一次,媽媽很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說:“傻孩子,現在你看看別人用手做的事情,你什麼不會做呀?”“是的,我的腳都會做,比夥伴們的手做得還要好呢。”小男孩自豪而得意地說。
“那你說你的手長出來了沒有?記著,孩子,每個人都有一雙有力的手,而這雙手就在你的心裏,隻要你願意,它就能幫助你戰勝一切困難和不幸。”男孩終於明白了,媽媽的確沒有騙他,經過千錘百煉的手永遠也不會斷,它長在人心裏。
這其實就是信念,當你對一種事物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欲望的時候,就會在心裏產生一種信念,正是這種信念,使你無往不勝,可以戰勝一切恐懼。
在心理學上,信念是指人們對基本需要與願望強烈的堅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識。信念是意誌行為的基礎,是個體動機目標與其整體長遠目標的統一,沒有信念人們就不會有意誌,更不會有積極主動的行為。信念是一種心理動能,其行為上的作用在於通過內在的一種能量激發人們潛在的精力、體力、能力、智力,以實現與基本需求、欲望、信仰相適應的行為誌向。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談遷經過20多年嘔心瀝血的寫作,終於在他50多歲的時候寫完了明朝編年體史書——《國榷》。
麵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巨著,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但是,這部著作完成後沒多久,就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裏,一個小偷潛入了談遷家裏。但是談遷家裏空空如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就在小偷失望而歸的時候,他發現屋子的角落裏有一個鎖著的竹箱,小偷如獲至寶,以為裏麵有值錢的財物,就把整個竹箱偷走了。其實,那個竹箱裏裝著的正是談遷剛剛寫好的《商榷》書稿。從此,這些珍貴的書稿就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對年過半百、兩鬢已開始花白的談遷來說,更是一個無情的打擊。可是在信念的支撐下,談遷很快從痛苦中崛起,下決心重新撰寫這部史書。
談遷又繼續奮鬥10年後,又一部《國榷》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實、精彩。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哈佛告訴學生,信念是人性中最堅強的東西,缺少了它們,人很難經得起各種打擊。的確,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像信念這樣,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成功輝煌還是黯然神傷,全在於你抱著什麼樣的信念。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就好比少了馬達的汽艇,注定要在汪洋中沉沒。信念是一種信仰,讓我們明了人生的意義和方向;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而且取之不盡的;信念像一張早已安置好的濾網,過濾我們所看的世界;信念也像腦子的指揮中樞,指揮我們的腦子,按照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變化。信念是決定我們潛能發揮程度的關鍵,有信念指引你,你必將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