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凱莉、公關經理薩曼莎、律師米蘭達還有理想主義者夏洛特是生活在紐約曼哈頓的四位時尚女性,她們都已年過三十,不再年輕卻依然動人。她們都有著穩定的職業且衣食無憂,她們獨立的意識、富足的生活足以讓所有的女人羨慕,可她們並不知足,因為她們缺少愛情。由於有了對愛的渴望及對愛情的欲望,她們都糾纏在一段又一段的情愛裏,奔波於各種各樣的酒吧、餐廳、咖啡館裏,參加那些高階層人士間的聚會、聊天,說男人說愛情也說自己的煩惱,她們的生活永遠那麼地豐富多彩,不知疲倦又不知所終。雖然她們之間建立起了穩固的友誼,但是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個性。因為不同的性格,使她們的生活方式不盡相同。雖然她們已經不再年輕,自己心裏也很清楚年輕的時光不再,但還是周旋在各式男人身邊尋找情欲。她們不過是想在那個忙碌且充滿欲望誘惑的城市裏,努力尋找自己的真愛。可是現實卻讓她們的希望一次次成為泡影。盡管如此,她們仍然不放棄美好的追求,依然借著友誼的力量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向著更高的欲望目標出發。
這部電視劇上演的時候,很多女子完全沉迷在女演員的美貌、衣著、精彩的情節和曲折的故事中,在陶醉的同時又讓人覺醒。一個女人如果隻滿足於穩定的工作和獨立的生活遠遠不夠,還要提升自己的欲望,要追求精彩的愛情,這才是完美的人生,才是高級欲望的本能。
當然,在滿足欲望的同時,又不能貪婪。一個人奮鬥一生,他會獲得很多的金錢和榮譽,他會擁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他會得到很多次晉升,可他全身心地投入事業的同時,卻忽略了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錯過了身邊的美好姻緣,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所以,在貪婪的欲望的對立麵,總有很多人值得珍惜,總有很多幸福值得擁有。
欲望會引領人們朝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奔走。然而,欲望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卻是惡魔,一旦失控,就會把人引向邪惡。追求金錢、追求權力、追求美色,人們就會受到欲望繩索的束縛。欲望越高,達到目的的可能性就越小,越是達不到目的,就越是失望,越失望,幸福指數就越低。所以,欲望的膨脹應建立在幸福之上,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完美的生活態度,又何愁欲望會膨脹。
治療沮喪的方法
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是個離了婚的單身母親,自己一個人帶著年僅3歲的女兒住在愛丁堡市一間狹窄的平房裏。她沒有工作,依靠領取救濟金生活。可是失業救濟金僅夠支付房租。窮困潦倒的生活,讓她一度陷入了極度的沮喪之中,心情抑鬱的她也曾想過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一想到幼小的女兒,她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可怕的想法。後來,她回憶說:“讓我放棄這一念頭、決心去尋求幫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兒。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對的。”走投無路的她在經曆了心靈的洗禮之後,決定讓自己振作起來。冬季到來的時候,小屋裏很冷,她推著嬰兒車到附近的一家咖啡館邊取暖邊寫作,在狹小的屋子裏寫出了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她,就是著名作家J.K.羅琳。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因失意而沮喪過,有人因沮喪而鬱悶或抑鬱,甚至走上了絕路。而羅琳則積極尋找治療的方法,從而擺脫消極想法,創造了獲得財富的奇跡。談起那段生活,羅琳說:“我從來沒有為自己曾經抑鬱沮喪而感到羞恥,從來沒有。有什麼好羞恥的呢?我度過了一段真正艱難的時光,我非常驕傲我能擺脫那種生活。”在困境和挫折麵前,羅琳的樂觀向上,不放棄希望的生活態度值得人們學習。
為什麼有人會消極沮喪?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沉淪?
第一個原因,知足者不常樂。現實社會,人們的功利心越來越重,對欲望的渴求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衣食住行,而是追求奢華的生活,當住宅從平房換成了樓房之後,又希望將樓房換成別墅;年輕人找到了工作卻還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已經賺了很多錢,卻希望錢賺得更多。在這些想法的驅使下,人們不惜疲於奔命,可是,最終卻隻有少數人能實現這些願望,那些沒能達到這一目標的人就會失落沮喪,甚至憤世嫉俗,以至於心理扭曲。
第二個原因,信仰缺失。生活中的很多人因為沒有了人生的信仰而感到生活茫然,頭腦裏總是認為前途渺茫。很多人在經過艱苦的創業和艱辛奮鬥後,積攢下了很多財富,卻不知道最終用這些財富做什麼,沒有了理想和信念,人生走到了十字路口。於是,在惶惑間徘徊的結果,就是吸毒、犯罪等等,本來應該幸福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第三個原因,心裏陰暗。很多人因為消極而忽略了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陽光的心態。他們看待事物往往從消極的一麵出發,看不到積極的一麵。就像我們看到外麵的藍天,會打開窗子透進新鮮的空氣,感受這一刻的溫暖和幸福一樣,而沮喪的人則不然。他們在看到陰雨連綿的時刻,不斷地發愁,卻沒想到,下雨了,離天晴還會遠嗎?
第四個原因,壓力過大。現代社會,不管是老人還是少年,都麵臨著很大的壓力。老人們擔心子女的未來,中年人擔心職場能否晉升,青年人擔心激烈的競爭,少年人擔心著升學的目標是否實現,這些難題像一座座大山壓在人們的心上,心靈一旦有了重負,人就會變得焦躁、不安,處在這種狀態下沒有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