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答應去了。不一會回來稟道:\"啟上將軍,車子中點弓,有四十一張。\"周文、周武因問道:\"你說四十張,為何多了一張出來?\"仁貴心中一驚,當真我的這張震天寶弓也在裏邊,若說四十一張,不要把寶弓留在他手,如何是好?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原本是能人,隨機應變,說道:\"二位將軍在上,小人力氣最大,學得一手弓箭,善開強弓箭,能百步穿楊,所以小人帶來這張弓,也放在車子中,原不在內的,望將軍取來與小人。\"周文、周武聽見此言,心中歡喜,說:\"果然你有這等本事,你自快去,拿你這張震天弓來與我看。\"仁貴就往外走,車子上取了震天弓進來,對周文、周武說道:\"二位將軍,請開一開看,可重麼?\"周文立起身來接在手中,隻開得一半,那能有力扯得足?說:\"果然重。你且開與我看。\"仁貴立起身,接過弓來,全不費力,連開三通,盡得扯足。喜得周文、周武把舌伸伸說:\"好本事,我們為摩天嶺上驍將,也用不得這樣重弓,你倒有這樣力氣,必然箭法亦高。我且問你,那毛子貞是向在此間走動的人,他從不曾說起有兒子,哪曉你反有這個好本事,隱在家中,倒不如在此間學學武藝罷。\"仁貴說:\"不瞞二位將軍,小人在家不喜習學製弓箭手藝,曾好六韜三略,所以一向投師在外,操演武藝,十八般器械,雖否能精,也知一二。今將軍既然肯指點小人武藝,情願在此執鞭垂鐙,服侍將軍。\"周文、周武聽他說武藝多知,尤其歡喜。說道:\"我將軍善用兩口大砍刀,你既曉十八般器械,先把刀法耍與我們看看好不好?待我提調提調。\"仁貴道:\"既然如此,待毛二使起來。\"就往架上拿了周文用的頂重大刀,說:\"好輕家夥,隻好擺威,上陣用不著的。\"就在大堂上使將起來,神通本事顯出,隻見刀不見人,撒頭不能近肌膚,亂箭難中肉皮身。周文見了,連忙稱讚說:\"好好,兄弟,再不道毛子貞有這樣一個兒子在家,可惜隱埋數年,才得今朝天賜循環,解弓到此,知道他本事高強。幸喜今日相逢,真算能人。我們刀法哪裏及得他來?\"周武道:\"便是。這樣刀法,世間少有的,我們要及他,萬萬不能。看他一刀也無破綻,可以批點得的。\"那仁貴使完,插好了刀,說:\"二位將軍,請問方才小人刀法之中,可有破綻,出口不清,望將軍指教。\"周文、周武連聲讚道:\"好!果然刀法精通。我們倒不如你,全無批點。有這樣刀法,何不出仕皇家,殺退大唐人馬,大大前程穩穩到手。\"仁貴假意道:\"將軍爺,休要謬讚。若用這樣刀法好,便是無眼睛的了。小人要二位將軍教點,故而使刀,為什麼反講你不如我,太謙起來。若用這樣刀法同大唐打仗,隻好去襯刀頭。\"周文不覺驚駭,心下暗想:\"他年紀雖輕,言語倒大。\"便說:\"果然好,不是謬讚你,若講這個刀法,與唐將可以交得戰了。\"薛仁貴笑道:\"二位將軍這大刀,我毛二性不喜它,所以不用心去習練的。我所最好用者是畫杆方天戟,現在常常使,日日當心,時刻求教名師,這個還自覺道好些。\"周文、周武道:\"我們架上有頂重方天戟在那裏,一發耍與我們瞧瞧。\"那仁貴就在架上取了方天戟,當堂使起來。這事不必說起,日日用戟慣的,雖然輕重不等,但用慣這器械,分外精通,好不過的了。周文道:\"兄弟,你看這樣戟法,哪裏象毛子貞的兒子,分明是國家梁棟,英雄大將了。\"周武說:\"正是。哥哥,這怕我們兩口刀趕上去,也不是他的對手哩。\"周文說:\"兄弟,這個何消講得,看起來倒要留他在山上教我們了。\"二人稱讚不絕。
仁貴使完戟法,跪下來說道:\"二位將軍,這戟法比刀法可好些麼?\"周文大喜說:\"好得多。我看你本事高強,不如與你結為生死之交,弟兄相稱。一則講究武藝,二來山下唐兵討戰甚急,幫助我們退了人馬,待我陳奏一本,封你官職。\"這才是:腰金衣紫為官職,蔭子封妻作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