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回 尉遲恭囚解建都 薛仁貴打獵遇帥(3 / 3)

一到來日,眾三軍盡披掛在城外候駕,下麵三十六家都總兵官上馬端兵,一班老將保定龍駕,出了鳳凰城,徑往鳳凰山。四下一看,果然好一派景致。但見:紅紅綠綠四時花,白白青青正垂華。百鳥飛鳴聲語巧,滿山鬆柏翠蔭遮。有時澗水聞龍哨,不斷高岡見虎跑。玲瓏怪石天生就,足算山林景致奢。

那天子心下暗想:\"地圖上隻載得鳳凰山上有鳳凰窠、鳳凰蛋。如今到了此山,地界廣闊,知道這鳳凰窠在哪一個所在?\"即降旨一道:\"誰人尋得鳳凰窠,其功非小。\"旨意一下,這班老將保駕在此,那二十四家總兵官領了旨意,分頭各自去尋。

再表齊國遠同著尤俊達尋到東首,忽見徐茂功立在那一邊,便開言說道:\"徐二哥,你在這裏麼?\"茂功道:\"二位兄弟,你們可有尋處麼?\"國遠說:\"哪裏見有什麼鳳凰窠,鳳凰蛋?\"茂功道:\"兄弟,你豈不知鳳凰棲於梧桐?現在前麵,你還要到哪裏去尋?\"國遠道:\"如此,這邊這幾株梧桐樹下就有鳳凰窠、鳳凰蛋麼?\"茂功道:\"你去尋尋看,便知分曉了。\"那齊國遠依了茂功之言,連忙尋到那梧桐樹下。隻見一座小小石台上,有一塊碑牌,好似烏金一般,赤黑泛出亮光,猶如鏡子,人多照得見的。約有一人一手高,五尺開闊。地下有一塊五色石卵,長不滿尺,碗大粗細,兩頭尖,當中大,好似橄欖一般。推一推,滾來滾去。石台底下一個穴洞,心想一定是鳳凰窠了。便說:\"尤大哥,如今鳳凰窠已尋著,快報萬歲知道。這個石卵倒好,待我拿著玩耍。\"他雙手來捧,好比生根一般,動也不動。那國遠千斤石也拿得起來,這些小東西有多少斤數!拿他不起?兩個用力來拿,總拿不動,推去原卻浮鬆一般,推來推去,單是拿不動。大家自不信,好生疑惑。茂功走過來,見了笑道:\"兩個匹夫,豈不曉此是鳳凰山上的聖跡!若然拿得動,早被別人拿去了,哪裏還等得到你們兩個來?\"二人聽說,也笑道:\"是不差。\"回身就走來報與天子。天子大喜,同元帥、段、殷、劉四員老將來到梧桐樹下,跨上小小石台。天子觀看,見烏金石碑甚是光亮,照得出君臣人影。天子說:\"徐先生,此是何碑?\"茂功說:\"此非碑也,就叫鳳凰石了。\"天子說:\"既然鳳凰石在此,鳳凰為何不見呢?鳳凰蛋也沒有見來。\"茂功說:\"當真鳳凰生什麼蛋的?止不過象這些。聖跡底下這塊石卵,就是鳳凰蛋了。\"唐王說:\"先生之言說得有理。如今但不知鳳凰可在窠中不在窠中?若然見得鳳凰,朕萬幸也。\"茂功道:\"鳳凰豈是輕易見的?但陛下乃天子至尊,就見何妨?隻恐臣等諸人見了,就是天降災殃,隻恐見不得。\"齊國遠道:\"我們不信!哪有看不得的道理?偏要看看這鳳凰。\"他就取了一根竹梢,來到鳳凰窠邊,透入裏麵,亂捅起來。

隻聽見裏麵百鳥噪聲,飛出數十隻麻雀,望東首飛去了。又見飛出四隻孔雀,然後來了一對仙鶴。不消半刻,果見一隻鳳凰滿身華麗,五彩俱全,三根尾毛長有二尺,飛來歇在鳳凰石上,對天子把頭點了三點。茂功道:\"陛下,鳳凰在那裏朝參了。\"天子滿心歡喜說:\"賜卿平身。\"但見這鳳凰展開兩翅,望東首飛去了。朝廷說:\"先生,方才這鳳凰,後分三尾是雄的,一定還有雌的在內,不見飛出來。\"國遠說:\"既有雌的,待臣再捅出來。\"又把竹梢望窠內亂攪,隻聽裏邊好似開毛竹一般的響,國遠連忙拿出竹梢,見飛出一隻怪東西來了,人頭鳥身,滿翅花斑,象如今啄翁公一樣,登在鳳凰石上,對天子哭了三聲。大家見了,不識此鳥,獨有茂功嚇得麵如土色,大罵國遠說:\"鳳凰已去,何必又把竹梢捅出這隻怪鳥來?陛下,不好了,禍難臨頭,災殃非小,快些走罷。\"嚇得天子渾身冷汗,說:\"先生,禍在哪裏?\"茂功道:\"陛下,還不知此鳥名為哭鸝鳥,國家無事,再不出世;國家顛倒,此鳥就飛出。當初漢劉秀在位,有此怪鳥歇在金鑾殿屋上,隻叫得三聲,王莽心懷惡意背叛朝主,把江山棄得七顛八倒。\"正是:就將飛劍靳怪鳥,誰知銜劍遠飛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