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這一特殊時期裏,家長如何讓孩子的心靈盡可能不受外界幹擾而接受真善美的雨露滋潤呢?這既是每一個父母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父母慈愛之心的真實寫照。現如今,如何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品質,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家長們所麵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一般來講,在培養孩子誠實做人方麵,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打消恐懼心理,給孩子安全感。著名哲學家羅素說:“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一般來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或多或少地對孩子有過責罵或處罰的行為,對於家長的懲罰或打罵,孩子心理上會對父母產生恐懼感。因此,如果父母能夠消防孩子的恐懼感,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就會誠實起來。對於說謊的孩子,威脅或強迫他承認錯誤都是不正確的方法,父母最好能冷靜、嚴肅地與孩子談談。孩子承認錯誤以後,父母一定要稱讚孩子的誠實表現,要說一些類似這樣的話:“我雖然不滿你做錯了事,但幸好你說出了真相,媽媽(爸爸)實在很讚賞你的誠實。”
第二,多用正麵暗示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積極對待自己遇到和電視裏看到的誠實孩子,對他們多用一些正麵的語言大加讚揚,從而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小時候我們要經常講一些誠實小孩子的故事給他聽,鼓勵他處處要誠實,壞的榜樣千萬不要做。我們要很信任孩子,比如她跑來報告你一件事時,我們不用負麵的語言如:“真的嗎,可不要騙我”之類的話,因為經常這麼說,在孩子的心理上可能種下一個說謊的種子。我們的體會是家長要經常用正麵暗示的方法去感動孩子,少用或不要用負麵暗示去刺激孩子說謊。第三,找出孩子說謊的原因。對於愛說謊的孩子,父母應該找出說謊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關於孩子說謊的原因,許多心理學家都給出了答案,概括起來有兩種:第一,出於無奈而撒謊。許多成年人在處理一些棘手的兩難問題時經常保持沉默,可他們卻忽視了孩子也有沉默的權利。有些事情孩子一無所知,父母卻非要他說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隻能說謊了。因此父母應該試著給孩子一定的緩衝,等大家都心平氣和了,再讓孩子主動把事情的真相說出來。第二,為了討父母歡心而撒謊。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博士發現,4歲以下的孩子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確的標準,通常是看爸爸媽媽臉上的表情。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生氣,他們會本能地做出不承認自己所做過的錯事的決定。
第四,及時糾正。孩子完全不撒謊是不可能的,孩子有時撒了謊不一定是壞事,每當她撒了謊,我們要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多從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問題,並及時加以調整和改進。第五,製定一些規則並嚴格要求。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帶回家,沒有得到別人的同意,不可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了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有了錯要勇於承認,凡是答應別人的請求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去做好等。這些規則一經提出就要嚴格執行,不能朝令夕改,並要重視克服“第一次”出現的問題。對執行規則,家長要態度堅決,嚴格要求,切不可遷就、姑息。
中國古代那則家喻戶曉的《狼來了》的寓言故事,講述的就是孩子撒謊的事。結果那個習慣於撒謊、老是喊“狼來了”的孩子最後被狼吃了。可見,在中國古代傳統教育中,一向把孩子撒謊視為大忌。事實上,世界上幾乎不會有從不撒謊的孩子。據國內權威心理研究所調查顯示,大約有50%的孩子從3歲起就有撒謊的陋習。在9歲的孩子中,70%以上的孩子撒過謊。孩子說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麵對孩子的謊言,父母聽之任之,任其發展。
總之,培養孩子誠實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教師、孩子本人以及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作為孩子家長,更有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長大以後再嚴要求,要知道改造一個壞習慣比塑造一個好習慣要難得多。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要積極地擔負起此項責任。
8.責任是婚姻長久的法寶
如果說婚姻是河流的話,那麼責任感便是這條河流的堤壩,沒有責任的婚姻,必然如沒有堤壩的河流一樣,遲早會幹涸甚至死亡。
婚姻是愛情的產物,然而,要維係一段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用愛情來滋潤,更需要彼此的尊重、理解、忍讓和信任。還有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沒有責任心的婚姻是不可能長久的,縱觀那些在婚姻上失敗的人,並不是找錯了對象,而是沒有將家庭責任放在心上。什麼是婚姻的責任呢?它是指男女雙方要對自己的小家庭共同承擔義務,夫妻之間要相互忠誠、相互照顧。婚姻的責任包括權利和義務兩個方麵,即妻子對丈夫的權利和義務、丈夫對妻子的權利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