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一種社會責任,它要求超越性別、年齡、職業、財富、地位和利益的鴻溝,視任何一個生命為價值實體,用關愛他人的熱情來營造人間的溫暖。再者,要奉獻社會。具備奉獻精神是衡量一個好公民的標準。在社會世俗化的今天,無私奉獻似乎成為可敬而不可及的境界。其實不然。此次全國人民抗雪災中湧現的許許多多感人事跡足以表明,奉獻社會並不是一樁難事。現代社會,公民作為個人,是一個獨立的行為主體;但作為構成社會的一員,則承載著厚重的社會涵義。社會由公民組成,做一個好公民必須具備很多要素,諸如法律意識、道德修養、民主思想等等;但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體現在具體生活和工作中,卻是一個好公民最重要的品格。
社會需要公民的責任感,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是具體的,把社會責任感體現在具體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一個好公民最重要的品格。因為公民核心價值的體現,是在其社會責任的承擔方麵。從個體層麵來看,做一個好公民就應該向康春榮和劉俊清那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積極主動地承擔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
18.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
現代醫學事業已成為重要的社會事業,它要求醫院管理者不僅著眼於單個病人,而且著眼於整個人類的健康和社會利益,這就要求公立醫院的管理者主動承擔起對社會及後代的責任,從更深、更廣的層麵上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醫療衛生事業是造福人民的事業,國家舉辦公立醫療機構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因此,救死扶傷、滿足患者的看病需求是公立醫院的第一責任。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公立醫院職能也在不斷擴大。醫學服務形式從醫療型向醫療預防保健型轉變,醫學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或以人為中心轉變。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院管理者必須從醫學事業的高度認識自己對人類及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
現代醫學事業已成為重要的社會事業,它要求醫院管理者不僅著眼於單個病人,而且著眼於整個人類的健康和社會利益,不僅要促進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而且要使醫學科學成果所提供的益處能夠公平合理地分配,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最為合理的使用,使人們潛在的健康保健需求得到開發。這就要求公立醫院的管理者主動承擔起對社會及後代的道德責任,貫徹以人為本的道德原則,協調醫療、預防、保健、科研等各類人員與服務對象的利益關係,調動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事業心、責任感,使廣大醫務工作者在傳統思維的基礎上拓展思路,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地發揮醫院的功能,從更深、更廣的層麵上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一,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保障需求。
公立醫院由政府投資創辦,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減免各種稅收,政府對醫院的要求是在其定價範圍內最大限度滿足區域內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任務。因此,公立醫院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努力解決全體公民的基本醫療服務保障。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保障需求,要求公立醫院在建設上,應當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區域衛生規劃、人口計劃來確定發展規模;在人才戰略和技術發展方麵,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引進、培養和穩定專業人才,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區域定位,選擇發展能夠代表當地醫療技術水平的高新技術,以滿足老百姓的醫療需求。
公立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必須接受政府監督,嚴格執行醫院執業規定、技術準入規定、醫務人員執業上崗規定和物價政策等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在醫療活動中合法經營,堅持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為病人提供適宜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平抑快速增長的醫療費用。
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是每一個公立醫院管理者的基本責任,公立醫院既要滿足社會需求,又要保持醫院的正常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醫院應該在很大程度上要保持自身的健全發展,並把醫院的健全發展放在比病人健康更為重要的位置。因為,一個組織體製和技術裝備不能健全發展的醫院,對於病人來說,也就由於不能保障醫療質量而得不到可靠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由此可見,醫療衛生機構應保持完整規模和先進水平的技術資產,以保證能夠滿足提供服務和促進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證公立醫院整體功能與服務品質。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公立醫院所承擔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不同於其他行業,不是資產原有貨幣價值的保值增值,不能簡單地沿用傳統財務管理評價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概念,而應引入新的理念與概念。特別是隨著政府、公立醫院在衛生事業中的職責與作用的重新定位,決定了公立醫院不是營利性組織,不允許出現趨利行為,政府對公立醫院加大了專項投資與經常性的補助,這種補助的財政政策,不僅僅是貨幣的價值意義,更重要的是促使和保證公立醫院保持公益性質,以適宜的醫療技術、較低的價格向社會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政府的投入,公立醫院服務資產的保值增值應轉換為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品牌的整體功能與價值,體現在減輕病人負擔、塑造與保持政府責任與醫院服務的形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