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笑對人生,包容須從心開始(1 / 3)

“笑對人生”不僅僅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生存理念。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必須有一顆包容的心。讓我們都學會不生氣,養成開朗樂觀的好性格,去包容人生的不平事;讓我們保持笑對人生的態度,抓住永恒的一刻,讓寬大包容之心成為生活永久的旋律。

想要改變生活,請先改變心態

現實中,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很多,經常讓人心情鬱悶,所以有很多人想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認為這樣就可以換個心情,但其實這是一種逃避的方式。想改變生活,得先改變自己的心態。

生命如白駒過隙,不過短短幾十年,隻要自己用一顆包容的心去麵對自認為不平等的事情,去放棄不必要的憂慮,照樣能在苦難中發現無數個快樂的理由。當我們麵對壓力和挫折的時候,主動改變自己的消極心態,懂得去享受人生,享受快樂的生活,就會從苦難中解脫,那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生活其實已經有了變化。

塞爾瑪陪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白天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她就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那裏的天氣熱得讓人受不了,更重要的是身邊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們不會說英語,無法和塞爾瑪正常交流。這一切都讓塞爾瑪不適應和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下一切回家去。

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字,但是這兩行字卻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這兩行字是:“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了泥土,一個看到了風景。”塞爾瑪讀了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心要在沙漠中找到風景。

塞爾瑪開始積極主動地和當地人交流,那些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的反應讓她非常驚喜,他們成了朋友。塞爾瑪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來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這讓塞爾瑪十分感動。

沒事的時候塞爾瑪就會去研究那些引人人迷的仙人掌等各種沙漠植物,或者去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還會觀看沙漠日落,尋找海螺殼,她發現幾天前還覺得難以忍受的環境竟成了現在讓自己感到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塞爾瑪的內心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沙漠沒有改變,周圍的人也沒有改變,而是塞爾瑪的心態變了,她用包容的心去麵對自己不習慣的生活,生活也就變得美好起來。

心態的改變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後來還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如果說艱苦的生活是一座牢房,那麼,是塞爾瑪自己改變了心態,從“牢房”中看到了風景。

我們要用一種平和且積極向上的心態和一顆包容的心去麵對這個世界,即使存在著九百九十九分的消極因子,隻要有一分積極因子,我們也要緊緊把握住那唯一的好機會。我們就能發現,那原本極細微的積極因子會漸漸開啟,湧成急流,然後彙成一條巨河,奔流到豐富、喜悅的生命之海。

改變心態,可以把惡劣的環境變成對自己有利的環境。包容那個惡劣的環境、心態好、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就亮;心態不好、容易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心態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想要身體健康,請先心態健康

有一句話叫做“心寬體胖”。不妨觀察一下現實生活中的人,那些不計較得失、心胸寬廣的人往往身體健康,臉上也有光澤,而那些經常發火,什麼事都放在心裏,內向、偏激的人往往身體瘦弱,還經常生病。正如人們所說的,萬病由心起。

一個人應當從小就養成忍耐、平和而安寧的性情,對自己的一切都能樂天知命,使自己的身體始終處於和諧的狀態,避開疾病的侵擾。純潔簡樸的生活、良好的道德和快樂的天性,遠勝過醫生或藥品所能為我們提供的一切。不道德的思想、惡毒的意念以及一切和精神不和諧的東西,都會引起我們身體上的不調,都有可能激發潛藏在我們體內的疾病,或者會降低我們的免疫能力。

一個寺院裏住著一個體格健壯、滿麵紅光的和尚。有一天,他突然聽見寺廟裏的那口鍾發出了怪響,聲音極其恐怖。一開始他沒有注意,可是到後來,聲音越來越響,他的弟子偷偷告訴他:“師傅,那口鍾的聲音聽起來很恐怖,是不是寺廟裏有鬼怪在作怪啊?”和尚聽了也覺得渾身汗毛倒豎,他嚇得病倒了。實在沒辦法,隻好請來了巫婆神漢大作法事。可是,那口鍾依然會發出怪響,而且絲毫沒有減勢的跡象,巫婆、神漢也說:“那個妖怪法術太強,我們實在沒有辦法了,你還是另請高明吧!”和尚嚇壞了。從那以後,他變得極度恐懼,癱在床上等死。一天正好有一個朋友來看他,他便將這裏的故事說給朋友聽。這個朋友聽過之後,哈哈大笑,說:“你給我二十兩銀子,我保證幫你抓到這個妖怪,並且保證你會馬上好起來。”和尚半信半疑,但還是給了朋友二十兩銀子。結果,朋友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製伏了妖怪,鍾不響了,和尚也逐漸好了起來,等他病好之後請朋友來吃飯,便問朋友是怎麼製伏那妖怪的。朋友才告訴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妖怪,是那口鍾因為年久被撞出了一個裂口,刮風的時候,裂口處因為風的吹動就會發出奇怪的聲音。和尚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並不誇張。事實證明,心理暗示會給人以錯覺,就像醫生為哄老太太睡覺給她一顆維生素說這是一片安定,老太太吃了以後馬上就可以睡覺一樣。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觀念,這些內在的意念主宰和駕馭著我們的生活。暗示一般是無法產生效果的,除非你在精神上接受了它。所以,我們一定要以積極健康的意念來激發出積極健康的心態,隻有心態健康了,我們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想要心情愉悅,請勿自尋煩惱

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們去計較的小事情,我們要以一種包容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瑣事,學會看開、學會看淡、學會看遠、學會看透、學會看準,我們就會享受到生活本應有的快樂,包容一個苦難,就會有了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運用我們的智慧,以一種超脫的心境去包容我們人生走過的每一個腳步,從而贏得更廣闊的人生。

作為一名職業校對員,麗莎曾經校對過北美航空公司的《飛行員手冊》、聯邦基金會的《職業教育研究報告》和其他數不清的著名刊物。在生活中,麗莎也會不自覺地檢查單詞拚寫和標點符號是否準確。聽別人講話時,麗莎總在考慮他的發音是否正確,停頓是否得當。

一天,麗莎去教堂做禮拜,聽牧師朗讀一段讚美詩。突然,麗莎聽到他讀錯了一個單詞,她頓時渾身不自在起來,一個校對員的聲音在心裏不停嘟囔:“他讀錯了!牧師竟然讀錯了!”就在這時,一隻小飛蟲從麗莎眼前慢慢飛過。麗莎耳邊突然響起了一個更清晰的聲音:“不要盯著小飛蟲,忽視了大駱駝。”對呀,怎麼能因為一個小錯誤而忽視了整段讚美詩?過了一會兒,小飛蟲在麗莎麵前稍作停留,然後徑直飛走了。

佛說,煩由心生。那麼多的煩惱都是由於人的貪婪、嫉妒、虛榮等心理欲望在作怪,這種種的欲望汙染了本來如白紙一樣純潔的心。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各種生氣的理由,但是麵對人生的不如意,麵對困惑,我們必須要學會忍讓,學會“化幹戈為玉帛”,不讓那些不值得的小事破壞了自己的情緒,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知足常樂。

當煩惱來臨時,我們也並非隻能束手無策。要想排除煩惱的困擾,就要學會包容和忍讓,要去除嫉恨之心,要學會寬宏大度,要學會理解人、體貼人,能夠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不要常常為一些小事耿耿於懷。如果雙方都逞強好勝,矛盾就會愈積愈深,最後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既破壞了人際關係,又影響相互團結,還有損身心健康。

“總為小事傷神的人,他們的一生是短暫的!”這句話對那些經曆過歲月風雨的人來說,理解更加深刻。生活中我們把時間浪費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僅耗費我們的精力,還會破壞我們的情緒,那是非常不值得的。

想要輕鬆生活,請先戒除惱怒

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了輕鬆地工作和生活,要理智地處理各種不愉快,不能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感情,因為我們畢竟不是為了生氣而生活,並且生氣損害健康,極度的生氣還有可能導致人的死亡。

容易生氣的人比心胸寬闊、不愛計較的人壽命短,這是科學家經過研究而得出的結論。如果把人呼出的氣體導入到一種液體裏,平靜時液體無明顯變化,生氣時液體會變得渾濁不清。研究還表明,一個人如果生五分鍾的氣不亞於兩公裏長跑所消耗的體能。

麵對生活,我們多少會有點疲憊不堪,但我們一定要善於調理和控製自己的情緒,把生氣這種不良情緒消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德國學者康德說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的確,很多人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這樣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影響自己的心情,讓問題尖銳化。

一個愛生氣的人因為連續幾天的傾盆大雨站在院子中央,指著天空大罵:“你這糊塗、不長眼睛的老天,下這麼多雨可把我給害慘了。屋頂漏了,衣服濕了,糧食潮了,柴火濕了……我倒黴你有好處嗎?還不停,還不停……”

這時,鄰居出來對他說:“你罵得這麼帶勁,連自己被雨淋也不顧,老天一定會被你氣死,再不敢隨便下雨了。”“哼,它能聽到就好了,可實際上一點用都沒有。”罵天者氣呼呼地回答。“既然如此,那你為什麼還在那兒白費勁呢?”鄰居問。

罵天者頓時語塞,鄰居繼續說:“與其在這兒罵老天,不如先修好屋頂,再向我借些柴火,烘幹衣服,烘幹糧食。並不是天天下雨,不如趁下雨的時候在屋裏做些平時沒空做的事情吧。”與其做一個罵天者,倒不如做一個信天者好了。鄰居的話說得很對,既然沒有能力支配別人,不如就一心一意地支配自己好了,這樣更容易得到生活中的舒適。

我們會遇到不同的困難,但是困難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也不是為了生氣而生活,因生氣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是很愚蠢的一件事。碰上了讓自己生氣的事,先學會說“沒關係”;遇到讓自己生氣的人,別忘了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的權利。遇上了特別令人氣憤的事,也要“戒”安當先,戒除惱怒。

想要輕鬆生活,請學會克製和忍耐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即使努力了也無法改變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永遠也不會習慣的。但是隻要你還活著,這樣的日子就得一天天過下去,所以你得學會克製和忍耐。如果不能夠做到克製,你就會被生活所擊垮。

凡·高在成為畫家之前,曾到一個礦區當牧師。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機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懼。顫巍巍的鐵索軋軋作響,箱板左右搖晃,所有的人都默不做聲,聽憑這機器把他們運進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這是一種進地獄的感覺。事後,凡·高問一個神態自若的老工人:“你們是不是習慣了,不再感到恐懼了?”這位坐了幾十年升降機的老工人答道:“不,我們永遠不習慣,永遠感到害怕,隻不過我們學會了克製。”

這就像你或許不習慣黑夜,但黑夜每天都會適時而來,隻要你忍耐著,黑夜總會過去,白天就會到來;或許你不習慣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腳步漸漸逼近,你忍耐著,那春天就不會遙遠;或許你不喜歡冰冷的雨季,但雨水仍會打濕大地,你忍耐著,那陽光總會破雲而出照耀萬物。

麵對生活,把最壞的都挨過去了,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隻有克製和忍耐,才能讓人度過寒冬,並看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如果匆匆忙忙地下判斷、做決定,那該會錯過多少名貴花卉啊?

所以,我們要知道,克製是一種美德,它不僅能讓你熬過苦難,還能讓你留住美麗。

克製並不是逆來順受,屈服於命運之神的誘惑與調遣,生活的滄桑會在生命的深淵埋下難言的隱痛。克製卻可以使人相信,隱痛必然消失,暴風雨過後的天空更加美麗。

克製不是消極頹廢,在沉默中悄然降下信念的風帆,顛沛的人生使人感到迷離恍惚。克製卻把難熬的寂寞、憂憤、艱辛強壓在心底,不使它偷偷鑽出來,漫開去。

克製是意誌的磨煉,爆發力的積蓄。用無聲的奮鬥衝破羅網,用無形的烈焰融化堅冰。在克製中發憤,在克製中拚搏,然而生命的負累往往正是生命的光榮。如那高聳的豐碑,輝煌的業績都誕生於克製之中。

學會克製,學會在克製中鍥而不舍地追求,在克製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生吧!

包容問題,包容殘缺

問題是人生組成的一部分,大多數問題不太嚴重,也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可是有的問題卻可能帶來悲慘的結果,而原本這些問題對於當事人來說,本該可以避免的——如果當時能多克製一下自己,耐心一點,言語方式都柔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