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是改變的時候了(2)(3 / 3)

我們有一個朋友上周日才簽約購買了一幢新房子。第二次我們見到他時,他已經在說下次要換一幢更大的房子了。他並非唯一的例外。大部分人都跟他一樣,我們想要這個或那個。如果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不斷想著我們缺少的東西,繼續感到不滿足。如果如願以償得到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會在新的環境中重複我們的想法。所以,盡管如願以償了,我們還是不快樂。當我們充滿新的渴望時,是找不到快樂的。

幸好,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得到快樂。那就是將我們的想法從我們想要什麼轉為我們擁有什麼。不要奢望你的另一半會換人,相反地,想想他或她的優點。不要抱怨你的薪水太低,要心存感激你有一份工作可做。不要期望去夏威夷度假,多想想自家附近有多好玩。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每次你發現自己又落入“真希望我的人生換個樣子”的陷阱時,退一步,重新來過。做做深呼吸,想想你所擁有的一切,就該值得慶幸了。

當你把焦點放在你擁有什麼,而非你想要什麼時,你反而會得到更多。如果你把焦點放在另一半的優點上,他或她就會變得更可愛。如果你對工作心存感激,而非怨聲連連,你的工作表現會更好、更有效率,可能還會獲得加薪。如果你享受在自家附近找娛樂,不要等到去夏威夷,你也已經養成自娛自樂的習慣。如果你沒有機會去,反正你也已經擁有美好的人生了。

給自己寫一張紙條,開始多想想你擁有什麼,少想你要什麼。如果你能這麼做,你的人生就會開始變得比以前更好。或許,這是你這輩子第一次知道,滿足是什麼意思。

67.

負麵念頭無法避免,但你可以不在意

隻要你不理會盤旋在心頭的負麵想法,平靜的感覺隻是一刻之遙。

據估計,人類平均每天動五萬個念頭。想法可真是不少。有些想法是正麵而有創造性的;但可惜,有些念頭是負麵的,包括生氣、害怕、消極、憂慮。的確,想要變得更心平氣和,問題不在於你會不會有負麵想法,這是免不了的,重要的是,你選擇對這些負麵想法采取什麼行動。

實際上來說,處理負麵想法時你隻有兩個選擇。你可以分析你的想法,深思熟慮、再三思量;或者你也可以學著不理會它們,打發它們,不要太在意、太認真。你若選擇後者,學習不在乎你的負麵想法,對於心靈平靜的學習會更有幫助。

當你有一個念頭時,那就隻是一個念頭,任何念頭都一樣!沒有你的允許,它是傷不了你的。

例如,你想起從前:“我很難過,因為我的父母不負責任。”你可能會陷入低潮,許多人都如此,結果導致內心波濤洶湧。你可能會把這個想法看得太要緊,說服自己的確應該不快樂。或者,你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心已經快要滾起雪球了,你可以選擇打消那些念頭。這並不表示你的童年不坎坷,它可能很心酸,可是此刻你有機會可以選擇要注意哪種思緒。

同樣的心理作用也可以運用到今天早上,或是五分鍾以前。你出門上班時發生的爭執,此刻已經不是一個真實的爭執了,隻是你心中的一個念頭而已。這個機製也可以運用到未來的思緒上,例如今天晚上、下周,或十年以後。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發現,隻要你不理會盤旋在心頭的負麵想法,平靜的感覺隻是一刻之遙。在比較平靜的心情下,你的智慧和常識就會告訴你應該怎麼辦。這項策略需要練習,但是絕對值得一試。

68.

別把建議錯當成批評

通常我們最親近的人懂得最多。他們有時可以看出我們的自欺行為,提供我們簡單的解決之道。

我所作過的最令人悲哀的觀察是,我們多半不情願向我們親近的人學習,包括我們的父母、配偶、子女和朋友。我們不但沒有敞開心扉去學習,還因為尷尬、恐懼、固執或驕傲而封閉自己。就好像我們對自己說:“我已經跟這個人學會所有我能學(我想學)的一切了,我已經沒有別的可以(或需要)學了。”

這實在很悲哀,因為通常我們最親近的人懂得最多。他們有時可以看出我們的自欺行為,提供我們簡單的解決之道。如果因太自負或太固執而不肯學習,我們就會錯失改善人生的簡單妙方。

我一直都試著接受朋友和家人的建議。事實上,我甚至主動問一些家人和朋友:“我的盲點在哪裏?”這麼做不但讓被問的人感到有人需要他,而且你也會得到很棒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