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回來了。”
回到家,林木森先到父母的神主牌位前雙掌合什拜了一下。
神主牌位,即祖先牌位。在閩、粵語中,也叫“公媽牌”。
在大員島,過世的祖先都會插一支簽牌進入其中,接受供俸。
大員島,林木森生長的地方。
神主牌位前是一個不顯眼的麵紙盒,裏麵放的是存折,存的是父母去年空難得到的賠償金。
林木森是大員人,他的曾祖父是魔都大家族的幺子,到大員來談一個生意,結果來的時間不湊巧,回不去了。
他的曾祖父,沒有家族的庇蔭,又沒有什麼獨特的本事,錢花完之後,也成為大員島平凡的一員,隻能活的不上不下。
算起來,世代單傳,林木森已經是他的第四代傳人。
他的父母本來想回去爺爺老家看一下。沒想到,坐上飛機,才起飛,就在天龍市上空倒栽蔥,跌了下來,掉到雞籠河裏。
雞籠河,淡水河的支流,流過天龍市的核心地帶中山區,信義區。
那時的林木森已經大四,快畢業了,本來就半工半讀,應付生活沒問題,也沒有去借什麼就學貸款,或者應急舒困貸款。
畢業以後當兵也用不上這筆錢,他感覺沒有大用處,不能動這筆錢,所以沒有動這筆錢。
把背包放下,林木森點開“賴”,看一下有什麼重要消息,或者是有沒有人找他。
“賴”是大員島上通用的一種社交工具,類似微信和QQ。
現在的人,根本懶得打電話,總覺得在“賴”留言就能看得到。
逼得林木森這個“非網蟲”,也申請了一個號,加了幾個重要的群還有人。
還真有一個學弟毛安立留言給他。
打開來看,林木森臉上三條黑線。
“學長,算算時間,你應該當完兵,這日子應該在老家。告訴你,我們畢業旅行要去你家附近的公廨。明天大概是十點半會到,你知道本係的傳統,名產,名產,別忘了送過來啊!”
再看,下麵還有留言:“三十四人份就夠了,已經算上老師了。”
“靠,這麼巧?我去哪裏整出三十四個人的名產啊?“
林木森才剛當完兵,當代課老師還沒一個月呢!
心裏抱怨完畢,他在”賴“上留言道:
“知道了,明天會去”,
對方很快回應:“沒有名產,每一個人一根枝仔冰也行。”
“死開!”林木森回應道。
枝仔冰,其實也就是冰棒,大員島的枝仔冰固定是長方形,兩側各有兩條凹槽。
曾經在六十年代以前是大人和小朋友的最愛。
即使是現在,大家也愛吃,隻是現在實惠的價格不再。
大員島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經曆了物價和薪水最猛烈的增長。
林木森想到芋頭口味和紅豆口味的枝仔冰就流口水。
現在埔裏的枝仔冰最好吃,口味也最道地,價格最實惠。
“傷腦筋,府城市名產這麼多。不行,我得想一個省錢的又好吃。”
公廨是以前西拉雅族核心人物商量部落事物的地方,現在主要保留的就是傳統的阿立祖(西拉雅族的始祖)祭祀,還有拜壺(祭拜水壺)的信仰。
西拉雅族拜的壺沒有什麼固定形式,隻是個盛水的容器。
與其說他們拜壺,不如說他們拜水。水代表的是阿立祖的靈力。而阿立祖是他們傳說中神奇的祖先。
林木森的母親是俗稱的“番仔”(非漢人),也就是西拉雅族人。他家現在的房子買在母親的家鄉。
下午,林木森坐車到靈骨塔,祭拜過以後,就到附近的山裏采了一大堆野生過貓嫩芽。
過貓是一種蕨類,正式的名稱是過溝菜蕨,有些地方叫山鳳尾。
過貓是南部平埔族(平地少數民族的合稱)愛吃的一種野菜。
回到家裏天已經黑了,他收拾一下過貓,又出門到五金行買了小型的餐盒,橡皮圈,還有一些菜。
家庭五金行是指專門賣油漆、螺絲釘子、水喉配件、金屬鍋、碗、瓢、盆等器具的店鋪。工業五金行,則賣半製成品耗材和建築工具等等。
第二天把水燒開,放入鹽巴,把鮮嫩的過貓切過,過一下水燙熟,分裝成四十份。
調製沙拉醬時,他特地用了鮮奶,調製成無蛋沙拉醬。為的是節省打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