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提出這樣的口號:“人,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
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商海人潮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著產品競爭、市場競爭、管理競爭等。但市場經濟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就是一切。人才是世界上所有資本中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日本經濟起飛是依靠技術和管理這兩個輪子,而人才是車軸,沒有車軸的輪子是不能運轉的。人才是利潤最高的資本,隻要恰當地投入並善加利用,就能給企業帶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領導者的事業成功與否,說到底還是用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企業的發展往往與一些高素質的人才、有時甚至是一位高素質的人才密切相關。正因為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才會出現大企業為爭奪人才、培養人才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現象。
19世紀初,福特公司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當時,福特公司的一台電機發生故障,整個公司的這方麵的行家都被難住了,沒有人知道毛病出在哪兒。這些行家們又對這台電機進行多次研究,仍然是一無所獲。最後他們不得不請來了德國著名的科學家——斯坦門茨。
斯坦門茨在那台電機旁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計算。最後,他在馬達上劃了一條線,然後對福特公司的人說:“請打開電機,沿線將裏麵的線圈減少16匝。”人們照做了,電機果然重新開始運轉了。
結果,斯坦門茨要價1萬美元,經理不禁愕然,讓他填材料費用單。隻見斯坦門茨揮筆寫道:“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什麼地方畫線,99美元。”
一條線的畫法,表麵上看似乎簡單、容易,但卻體現著人才的重要性。
可惜,在某些領導人眼裏,人才說起來重要,用起來次要。因為,一般而言,“人才”的思想性強,才能突出,有一定水平,領導們就怕不好“領導”,往往敬而遠之。
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首先,人才是你的部門取勝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人才何來你的事業?何況,對領導來說,你有職責、有義務使用人才,提拔人才,這樣你的下屬才會感到在你的領導下有前途,他們也願意為你而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