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名句

【大學之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①民,在止於至善。

【注釋】①親:通“新”。這裏是使動用法,意為革新。

【參考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彰明內心美好的德行,在於使他人能夠自新進步,在於以最合理的原則待人處事,使一切都達成最圓滿的狀態。

【止,定,靜,安,慮,得】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參考譯文】知道了為學的歸宿,心誌才有定向;心誌有了定向,心意才能不妄動;心意不妄動,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安處;能夠隨遇而安,才能處事精思詳辨;處事精思詳辨,才能得至善的道理。

【物有本末】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參考譯文】萬物都有其根本和末節,萬事都有其結束和開始。了解事物的先後順序,那就接近道了。

【修,齊,治,平】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參考譯文】古代那些想向天下彰顯美好德性的人,會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的人,會先整治好自己的家族;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的人,會先提高自身的修養;想要提高自身修養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心(使它不受物欲、妄念、私情等的幹擾);想要端正自己的心的人,會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誠的人,會先獲取相應的知識;獲得知識的方法在於推究事物的原理。

【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參考譯文】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為根本。根本錯亂卻還能把末端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重視最切近自身的道德修養,反而去高談闊論治國平天下,從來沒有這樣的道理。

【慎獨】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①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②。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注釋】①惡(wù):厭惡。②謙:通“慊(qiè)”,快足、滿足之意。

【參考譯文】所謂使自己的意念真誠無偽,就是說不要自我欺騙,就好比厭惡難聞的氣味,喜歡美麗的容色,這就是自得之樂。所以君子在自己獨處而所作所為沒有別人知道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誠意】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①,故君子必誠其意。

【注釋】①胖(pán):安和舒泰。

【參考譯文】財富可以用來裝飾房屋,德行可以美化身行,心胸寬廣身體才能安舒,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沒世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參考譯文】道德高尚的人稱頌先王任用賢人而和睦親友的德行,百姓高興先王帶來的快樂而享受他們留下的福利,這就是先王雖然死了也不會被後人遺忘的原因。

【明德】《康誥》曰:“克明德。”《大甲》①曰:“顧②天之明命。”《帝典》③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釋】①《大甲》:指《尚書·商書》中的《太甲》。②(shì):通“是”。代詞,這。③《帝典》:指《尚書·堯典》。“峻”,《堯典》作“俊”。

【參考譯文】《康誥》中說:“能夠彰明美好的德性。”《太甲》中說:“顧念這上天賦予的美好的德性。”《帝典》中說:“能夠彰明美好的大德。”這些說的都是要彰明自身的德性。

【新】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