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多年以前,獵人為了抓住猴子,選了一種口瓶,裏邊放了猴子最愛吃的花生米,放在猴子經常出入的地方。猴子發現了玉米,伸手進去。結果抓到玉米,提成拳頭狀的猴子手卻退不出瓶子,猴子狂逃,套在手在的瓶子嚴重影響猴子逃跑速度。其實猴子隻要鬆開手,就可以擺脫瓶子了,但它的習慣去是隻要抓緊東西,就不肯鬆手,結果便為了一把花生米,而終生失去了自由。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生有時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
人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難,所謂放得下,是一種心理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敢於放,就是遇到千斤重擔壓心頭,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之輕鬆自如。放棄不是頹廢,不是厭世,而是一門學問。人生在世疲於奔波,我們常常被強烈的願望所驅起,不敢停步,不敢懈怠,也不敢輕言放棄。背上包裹越來越多,越來越沉,而我們什麼都不願放棄,因而,當收獲越來越多的時候,身心也越來越累。
在現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比如做了錯事,說了錯話,受到上級和同事指責以及好心被誤解受到委屈等等。於是心裏總有個結解不開。有些人就是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這想那,愁這愁那,心事不斷,愁腸百結。這些心理負擔往往有損於健康和壽命。有的人之所以感覺活得很累,未老先衰,就因為習慣於將一些事情吊在心裏放不下來,結果把自己折騰得疲憊而又蒼老。
其實簡單地說拿得起、放不下主要在於財、情這幾個方麵。想的開了,也會看淡,自然也就會放得下了。
有一位老師帶著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倉庫。這倉庫裏裝滿了奇光異彩的寶貝,也不知存放者是誰。仔細看,每個寶貝上都有可辨的字紋,分別是:痛苦、驕傲,煩惱,正直,快樂等等。
這些寶貝都是那麼漂亮,那麼迷人,學生見一件愛一件,抓起來就住口袋裏裝。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才發現,裝滿寶貝的口袋是那麼的沉。沒走多遠,便感覺到了氣喘籲籲,兩腿發軟,腳步再也無法挪動。老師說:“孩子,我看還是丟掉一些寶貝吧,後麵的路還長著呢。”
學生戀戀不舍得在口袋裏翻來翻雲,咬咬牙丟掉兩件寶貝。但是,寶貝還是太多,口袋還是太沉。年輕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咬著牙丟掉一兩件寶貝。“痛苦”丟掉了,“驕傲”丟掉了,“煩惱”丟掉了,口袋的重量雖然減輕了不少,但年輕人還是感到很沉,雙腿依然像灌了鉛一樣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