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朱呈鎔:下崗女工變身千萬富翁(2 / 3)

但看的人多,坐的人卻很少。為了提高下崗工人的信心,朱呈鎔一咬牙,又拿出自己的7000多元積蓄,偷偷分給自己的侄女和朋友,請他們當“車托”,上班或下班的路上,去坐“運達”紅頂黃邊的人力三輪車。幾天下來,每位工人一天都可以掙上四五十元錢……

臨沂人漸漸地接受了三輪車,朱呈鎔成了一個戰績不錯的小老板。但是,她一直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項目,讓自己的事業做大。

溫度計“偷”熬糖手藝

事有湊巧。1999年10月,朱呈鎔去山東省平邑縣走親戚,偶然路過一片山楂林,見到老農光著膀子在砍山楂樹,而樹上的山楂已是紅通通的一片。原來,平邑前幾年大量種植山楂樹,造成如今每年都山楂過剩,目前隻能賣到2分錢一斤。因為賠錢,他隻好把樹都砍了改種別的作物。老農一邊砍,一邊搖頭歎息。

“山楂可是做糖葫蘆的好原料啊,就算自己做不出來,說不定臨沂有人要!”朱呈以0.05元1公斤的價格,買下老農的9000公斤山楂!看著眼前堆成小山一樣的山楂,朱呈鎔趕緊找買家。可是市裏唯一的糖葫蘆廠有自己固定的貨源,根本不需要山楂,而小作坊最多隻要幾十斤。山楂堆慢慢開始冒出熱氣,怎麼辦呢?

“這糖葫蘆有什麼難做的?不就山楂外麵加一層糖糊糊嗎?”最初,朱呈鎔仿照街頭上的糖葫蘆,買來了一大批塑料包裝袋和幾大袋冰糖,可是接下來怎麼辦,她不知道。

朱呈鎔走訪一些做糖葫蘆的小作坊,又買了相關的書籍和熬冰糖的用具,自己摸索著做糖葫蘆。她發現,幾乎沒有人真正把糖葫蘆當成一項事業來做。比如:所有的糖葫蘆都是有核的,為什麼沒人把核去了呢?大家愛吃糖葫蘆,無核的肯定比有核的更受歡迎。這麼一想,她就發動家人跟自己一起做。晚上,孩子挖核,丈夫做小竹簽,她就熬冰糖。

沒過多久,朱呈鎔終於做出第一批無核冰糖葫蘆,興衝衝地拿去請娘家人品嚐。沒想到,這糖葫蘆竟然把大姐的假牙給粘掉了。

當地有一位老師傅做的拔絲山藥很有名,做這道菜也有熬糖這一工序。朱呈上門請教,老師傅卻說什麼也不願意把這技巧告訴她。沒辦法,她隻好在師傅轉身去拿山藥時,把藏在袖子裏的溫度計插進鍋裏看溫度……

新實驗品外脆裏軟、甜而微酸,而且也不粘牙了,她對自己做出的糖葫蘆十分滿意,大家品嚐後也讚不絕口。朱呈鎔又試著在山楂裏麵填充了巧克力、果醬甚至熟雞肉、牛肉等等,口味出奇地好。

當年,朱呈鎔就注冊了“朱老大”商標。在臨沂西郊,她租了一間大房子,添置了生產工具,雇了幾個人,辦起了“朱老大糖葫蘆廠”。

2000年4月5日,是朱呈鎔終身難忘的日子。那一天,朱呈鎔和她的親戚們小心翼翼地將夾心糖葫蘆擺到臨沂市的大街上,等待市場對他們的裁決。

剛開始,吆喝了一陣,沒人注意。過了一會兒,一個眼尖的姑娘首先發現了這些糖葫蘆的與眾不同,興趣盎然地說:“來一個嚐嚐。”這姑娘剛咬了幾口,就大聲讚歎道:“哎呀,好吃,好吃!”一聽說好吃,周圍的行人“呼啦”一下就都圍了上來。隨後,更多的人受到了感染,向這裏湧來……僅僅一天,700支夾心冰糖葫蘆全部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