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指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投資可分為實物投資和證券投資。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投資這個名詞在金融和經濟方麵有數個相關的意義。它涉及財產的累積以求在未來得到收益。技術上來說,這個詞意味著“將某物品放人其他地方的行動”(或許最初是與人的服裝或“禮服”相關)。從金融學角度來講,相較於投機而言,投資的時間段更長一些,更趨向是為了在未來一定時間段內獲得某種比較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益,是未來收益的累積。
通常,投資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1.狹義的投資
所有在金融市場中進行各種金融工具(股票、債券、外彙等)買賣的活動都是狹義的投資。這種投資是在充分考慮金融工具的風險收益之後,運用資金進行的以盈利或規避風險為目的的金融活動。金融工具的共同特點是風險與收益並存。因此,必須根據每種金融工具的風險確定其合理價格,然後在市場上購買那些定價低於合理價格的工具,賣出或賣空那些定價高於合理價格的金融工具。在西方國家,投資常常是指狹義的金融投資,最主要的是指證券投資。
2.廣義的投資
廣義的投資包括金融意義上的投資和經濟意義上的投資。
綜合來說,廣義的投資就是為了獲得可能的和不確定的未來值而做出的確定的現在值的犧牲。這種投資是投資人對現實資金進行運作的經濟行為,其資金主要來源於延期消費或籌措所得或暫時閑置,用於購置金融資產或實物資產,以期獲得與風險成比例的收益或資本升值,達到保持現有財富價值的目的。
3.更廣義的投資
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除了金融投資與實物投資之外,還包括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的投資。外延到政府、非營利公共團體、家庭進行的投資,它不但包括有形資本,而且包括人力資本和無形資本的獲得。更為重要的是,無論在何處,教育和培訓都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形式。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技術、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的投資已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知識資源的投入產出正顯示出逐步取代物質性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而成為主流的趨勢,投資的內涵與外延在進一步豐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