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奇人: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1)(3 / 3)

1928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麥當勞小弟投奔在加州的大哥。兩個麥當勞於1930年創辦了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最初賣熱狗,逐漸轉為賣薯條。但兩人的麥當勞事業也就局限於一家,沒有想到把它發揚光大,直到1954年遇到了奇人克洛克。

克洛克當時是一個批發商人,他一看到麥當勞餐廳,立即就喜歡上了,他以奇人的獨到眼光認定,這種餐廳大有前途。於是,他和麥當勞兄弟合夥,在芝加哥創辦了第一家加盟連鎖店。1961年,克洛克又買下麥當勞商標權,並以現代管理模式來管理麥當勞。1965年,麥當勞股票上市。1967年,麥當勞向國外發展,一直發展到至今的120多個國家和地區,3萬多家跨國連鎖店。

麥當勞的發展是因為切合了在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情況下,人們對方便快捷、幹淨衛生、價廉物美的餐飲的需求。但當時麥當勞兄弟卻並沒有看到這一點,他們隻是無意地創辦了這家快餐店。如果不是奇人克洛克那種在當時看來是如此奇特的眼光,麥當勞也就沒有今天。

克洛克的奇特之處還表現在,他獨創了一種至今流行全球的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模式,即自己做成熟的店鋪轉給加盟者,讓他們來經營,麥當勞總部向加盟商收取店鋪租金。

這有點類似於二房東的角色。

麥當勞自己每開一家店,都會把店買下來,如果不能買隻能租時,就會簽30年以上的租約,店鋪租金在合同期內固定不變。而當麥當勞把設計、裝修後的店鋪轉讓給加盟者時,他們的店鋪租金是變化的,一般情況是:在商業地產持續上升的前提下,加盟商的店鋪租金也隨之攀升。由於它跟大房東簽訂的租金協議中規定的租金是不變的,這樣就形成一個差價。

由此,麥當勞加盟店開得越多,店鋪越大,那麼麥當勞賺的錢就越多。當然這個模式還沒有包括中國市場。

對每一家加盟店,麥當勞都會有嚴格的模式掌控。克洛克曾說道:“必須盡力幫助加盟者,加盟者的成功將保障我們的成功。”為此,總部給予加盟者足夠的支持和嚴格的培訓,傳授他們經營秘訣,每一家加盟店上繳少量的特許費加營業額的2%。這樣既可以使加盟者有利可圖,又能保證連鎖店經營與服務的標準化——“QSCV”:品質、服務、幹淨和價值。

克洛克這麼做的想法就是,要使麥當勞成為一個穩定且以品質標準統一著稱的公司,無論加盟連鎖店達到多少家,無論連鎖店開在世界哪一個角落,麥當勞的“QSCV”原則不變。

這個模式,使麥當勞保證了兩個盈利來源。一是,每一家加盟店並不屬於麥當勞總部,隻是與麥當勞之間形成特許經營的合同關係,經麥當勞總部授權使用其商標及其他知識產權,並按期繳納特許加盟費用。因此無論每個店麵的經營狀況如何,依據合同麥當勞總部都可以旱澇保收,按期收取特許加盟費,而且盈利越多收取的加盟費就越高。第二就是上麵已提到的,利用租金來獲取盈利。

盡管這個麥當勞模式現在聽上去似乎是老套了,但在當時首創時,完全是一個傳奇般的模式,隻有奇人才能想得出來。在這個模式下,麥當勞總部隻管做品牌和管理就可以了。正是這個模式,使得麥當勞名列全球500強,並在全球零售餐飲企業中遙遙領先,以700多億美元排在第二位。

前所未有,從此才有

—1—

“關鍵是要找到核心價值。現代美國也不會再有西部牛仔,但是,他抓住了牛仔的精神,因此有了風行全球的牛仔褲。”

現在你去美國,會發現你接觸到的所有人都有牛仔褲,有三分之一的人還會天天穿著牛仔褲。牛仔褲在美國,已經是活力文化的象征,就像迪士尼是歡樂的象征一樣,深入每一個角落,並影響到全世界,成為世界各國大眾文化的一部分。對國際時裝界來說,牛仔褲作為一種獨特而明確的美國服裝,算是美國對時尚服裝業唯一的貢獻。

對於世界各地正統主流的服飾文化來說,牛仔褲始終是一種奇服。牛仔褲能成為風行全球的服飾,也的確是一件奇事。這件事,隻能是由一個奇人來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