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巴黎很小,而她的真正偉大之處恰恰就在於小。
還有人說真正的巴黎人不愛巴黎,但他們又不能去別處生活。
顧北走在這座城市的街道上,腳下是喀吱作響的梧桐樹葉,這種樹木占據著這個城市三成以上的街道,所以秋季的巴黎是一片金黃的,那些金黃就這麼任意地飄在半空中,鋪在地平線上。迎麵走來一個法國男人,風衣長圍巾,顧北無意識地一抬頭,卻見他眉頭一皺突然停下來咒罵一聲:“哦,媽的,狗屎!”
顧北就這麼與他擦肩而過,這條路上多的是這樣行色匆匆的法國人,巴黎人愛狗,在金黃的梧桐樹葉掩蓋下,難免有人會這麼“幸運”。顧北扯了扯嘴角,裹緊身上的呢大衣,將自己淹沒在這個城市的人群中。
從學校到合租公寓,每天都要經過這條街。對很多女孩來說這裏就是個天堂,對,就是女孩,那些皮膚或白或黃,發色或金或黑,身形卻統一高挑肌瘦的女孩們,她們為這條街瘋狂,為這個巴黎著魔。她不記得自己曾經在哪裏看到過這樣一句話“Ajoutez
deux
lettres à
Paris :
c'est le
paradis.”(給巴黎再添兩個字母它便成了天堂)。顧北是學設計的,當然知道這條街對這個圈子裏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名譽、地位、金錢、榮耀……也許它就是意味著一切,Designer,Model或者Agent,乃至全法國的各大設計學院,都無時不刻地將眼光放著在這條街上。
顧北已經在這座城市生活了一年多,每天都經過這裏,她細細地觀察過這裏的每一家門店,它們的櫥窗對外展示的那一麵,總是被探燈照得通亮,無論白天黑夜,光打在那些皮質或因宣揚環保而非皮質的物件上,而它們卻冷漠地看著外麵的世界,接受著一雙雙豔羨眼睛的膜拜,對你無動於衷,這才是真正的展示。不是因為它昂貴奢侈,而是它擺在世人麵前的那種姿態,讓你隻有頂禮膜拜的份,卻無援觸碰,在專業人士那裏,顧北好象聽自己的教授講過,這叫做營銷心理學。
以往的顧北總是這樣走過這條街,有時匆匆有時隨性,今天她卻不再是個過客,這和她帳戶裏的零沒有關係,離開北京後她就幾乎沒有碰過那張卡,她告訴自己,除非是快死了,不然不要碰那張卡。所以這裏,巴黎,終於變成了她理想中的一個與北京截然不同的地方。她像每個到這裏的私立學校來學設計或者學商科的二年級留學生一樣,兩點一線,兼職賺錢,除了那筆一次性繳清的高昂學費,她的所有開銷都要靠各種雜役般的工作來負擔,這讓她覺得已經比那些每到學期伊始就為了那昂貴的設計學院學費而弄得自己幾個禮拜不睡覺的同學好得多。
可即使如此她還是得什麼都做,並且摸清各類門道的行情,不能讓自己吃虧,該爭取的利益絕不手軟,該獲得的機會絕不放棄。這讓她覺得很充實,至少在這裏她就是她,不需要整天開心的笑,也不需要不斷地想著自己該做什麼而不該做什麼,一切都變得直接而簡單。比如這次,Michel跟她們幾個女同學說,M.K正在應征腿模,報酬不菲,她可以幫她們介紹時,顧北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即使她從來沒有做過這個……叫什麼腿模的工作。
Michel是中途□□他們班的一個法國女生,和顧北年紀相仿,二十歲不到,卻熟知一切需要金錢和名譽才能換得的一線品牌,從成衣到包包,從鞋帽到配飾,隻要你願意聽,她可以如數家珍講得比教授還詳盡。後來大家才知道,Michel的家族是法國著名的酒店業大亨,這孩子就是從小在這些東西紮堆的圈子裏混大的,就好比菜販的兒子對每天的菜價都倒背如流,實在不足為奇,隻是Michel的這個特長的確成了設計學院同學們的活資料庫,據說有一次,一個同學為了完成設計,參觀了Michel的更衣室,回來之後就退學了。設計這玩意兒還真不是後天努力能做的,除了天賦還有就是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