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初見(1)(1 / 2)

水清月站在皇宮門口,停住腳步看著裏麵。

她實在是不想進去——卻又不得不進去,因為裏麵那個要見她的人是皇上——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她的叔叔。

這個叔叔不久前剛剛賜死了她的父親——水清月卻不能恨他。因為錯在父親——身為王爺居然起兵造反。

水清月仔細回想了一下,這件事應該是早就有苗頭的。父親總是和不同來曆的人交往甚密,一年前還將水清月送到江南居住不讓她回來。水清月知道那是父親不願將她牽連進來。可父親還是失敗了,並且賠上了自己的命。

水清月怎麼也不明白,王爺的尊貴地位難道還不能使父親滿足嗎?為什麼他還要謀反呢?隻是這個問題她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答案了。

水清月跪在地上沒有抬頭——沒有皇上的命令,是沒有人敢抬頭直視君王的。她猶豫了一下,然後慢慢開口:“罪臣之女水清月參見皇上。”父親已經不在了——這郡主的頭銜自然也就不在了。

皇上看著眼前這個女子暗暗歎了口氣。

水清月的父親水恒不是自己的親哥哥,而是一個遠房的兄弟。隻是由於他戰功卓著,被父皇封了王爺。

水恒有點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優柔寡斷,沒有魄力,有了事情也隻會找幾個文臣商量,這很不合水恒的脾氣。再加上兄弟二人政見不合,一來二去的矛盾就產生了。

也有人提醒過皇上:小心水恒謀反。他總是沒那麼在意,一是抓不住證據,二是不願意往那方麵想。不過在好幾個大臣都提醒他之後,他還是暗中派了幾個人盯住了水恒。

水恒起事前他就得到了情報,於是他派去的人馬上就將水恒抓住——同時還有參與謀反的幾十個人——帶到了皇宮。可是皇上對於如何處置水恒有些猶豫。

照理,謀反是大逆,夷滅九族都是應該的。可水恒跟自己畢竟有親戚關係,再加上他本人對朝廷也確實有功,皇上實在不願意趕盡殺絕。他和大臣商量時,大家都說一定要斬首,這可是大逆之罪,他卻一直下不了決心。

他想放了水恒一馬:隻流放,不殺頭,但水恒拒絕了——他情願一死。水恒還放言:就算皇上不殺,他也會自殺。他隻是請皇上放過自己的女兒和家裏的下人,因為他們並未參與謀反——尤其是水清月,更是什麼都不知道。

皇上相信他說的話,而對於水清月這個遠房的侄女,他也有幾分喜愛,於是他答應了水恒的要求——但他還是不想殺水恒。

這時皇後出來了,她對皇上說,如果不殺水恒,是有很多弊病的。第一:容易在朝中樹立壞榜樣;第二:水恒隻要活著,就有可能再次謀反;第三:水恒是個很耿直的人,這樣的人你放他就是在羞辱他,殺了他反而是一種成全。於是皇上同意了,他賜死了水恒,剩下的人論罪責輕重,或殺或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