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韓小泊(1 / 2)

靈州大陸,大岐王朝,鬱郡,韓家村。

韓小泊這個名字,究竟是誰給他起的,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

也許是韓家村村東的張秀才,也許是村南的孫文人,也許是村西的王寡婦……當然這個並不重要,但對於韓小泊自己來說,名字隻是名字而已。而從他懂事的那刻起,這個三個字就已經成為了他的名字。

韓小泊是個孤兒,更確切的說,是一個棄兒。十六年前在某個雷雨交加的野外,繈褓中的韓小泊被人被丟到了村外年久失修的古廟裏,恰好被躲雨的樵夫給發現了。

若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韓小泊肯定就餓死了,說不定還會化作和骨爛,進了某些人的肚子。幸好,那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代,對於整個村子來說,多一個小不點兒並不是神馬負擔。所以,靠著百家飯,韓小泊很順利得長到了十六歲。

十六歲,對於任何少年來說都是充滿幻想的年歲,韓小泊自然也不例外。

韓小泊最喜歡的是講述修真界的故而,因此在沒事的時候,他總會花上一個時辰的時間跑到隔壁的竇家宅,就是為了聽那裏的說書先生講修真界的故事,經常津津有味得聽上大半天,然後從舊書攤淘基本仙俠軼事回來看。

對於修真界的故事,附近的人大多隻是聽聽熱鬧,在心中卻是認定為子虛烏有的。但韓小泊並不那麼認為,他相信確有其事。所以看過聽過後,韓小泊總是意猶未盡,接著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化身為萬人景仰的仙人,亦或是為惡一方的魔頭,帶著一波波的神兵法寶,將一個又一個的對手轟殺成渣,然後想著想著進入夢鄉,有時在夢中還能繼續意淫一把。

不過幻想歸幻想,幻想與現實的差距,韓小泊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在現實生活中,韓小泊最初的工作就是打雜,那家有需要了就去幫忙,比如秋收的時候幫忙割麥子、有人出殯了幫忙抬棺材、有人生病需要某種草藥也是他幫著去挖,象征性的收點錢,算是償還這十多年間的村人恩惠,卻最多隻是個果腹……

好在前些年,不知從哪裏來了個奎三娘,開了家客店,那奎三娘見韓小泊聰明伶俐,像個會辦事的人,又是個孤家寡人,便招到店裏當夥計。

這客店相距官道不遠,大部分時間做的都是些正經的酒食住宿的生意,但偶爾,也會做一些殺人劫貨的黑店買賣,挑得都是些隻身孤影又看著風塵仆仆的異鄉客人。這種黑點買賣雖然占的比率不高,但生意好時,一個月總能做上的七八起。

好在選的都是些沒有伴侶的孤單客人,處理得又幹淨利落不留痕跡,因此除了幾個店裏做事的,也沒有知道這其實是家黑店。

剛入行的時候,韓小寶有想過離開或向官府揭發這家黑店,然而幾兩銀子分到手後,便再無這般念頭,隻是有些惴惴不安,良心頗受到譴責,但隨著做得多了,心也就放寬了,有時候甚至還會暗暗埋怨奎三娘過於小心謹慎,白白放過了肥羊……

正所謂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韓小泊也漸漸存上了一筆錢款,隻是奎三娘總少不了叮囑說,莫要顯露財富,以免有心人看出端倪,想他一個客店的夥計怎麼會有那麼多的銀兩財富來。

每每這般,韓小泊雖不會嗤之以鼻,卻有時亦會心中暗自發笑:被奎三娘看上眼的人哪個不是精乖得很,又怎會這般粗枝大葉留下痕跡?就算偶爾露了點財富,便說是客人看上眼多給點賞錢也未嚐不可……不過,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為妙。

隻是,有的時候韓小泊也會經常審問自己,這個到底是不是他所想要的人生,畢竟他的夢想誌在修真之道(當然能不能實現是另外回事),眼下的人生不僅與此相差甚遠,甚至做的買賣還見不得光,就算見得光也是服侍別人的人下人的活兒。

對此,韓小泊自然也是心有不甘。因此有時他也會打定主意,在他存夠一筆錢後(數額具體是多少他還沒有想過)就離開奎三娘的黑店,然後做一份正經的買賣,堂堂正正得做人,在賺夠足夠的錢後(數額依舊沒有想過)就用這筆錢去尋仙問道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然,這個也隻是想想的,韓小泊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實現,當務之急還不如存錢討媳婦來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