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善於隨機應變(1 / 2)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酒足飯飽之後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這時所有的甘美味道都已經全部消失。房事滿足之後再來回味性欲的情趣,那男女之間魚水之歡的念頭已經全部消失。因此假如能經常用事後的悔悟。來作為另一件事情開端時的參考,那就可消除一切錯誤而恢複聰明的本性。這樣做事就算有原則,一切行為自然都會合乎義理。

原文固然是以食欲和色欲二事來立論,其實世間任何事都不可以過貪,因為過分貪圖享樂往往會得到反效果,俗語所說“樂極生悲”正是說明這個道理。人們通常在作了某件事以後就會產生懊悔的念頭,可見我們做事要以達到八風吹不動的境界來修行才行。要想如此必先正心去癡,而正心可不是一件簡單事,一定要先打破愚癡和迷妄的執著,唯有這樣才能穩定住本然的天性。

總之,任何罪惡的起因,都是由於理智的蒙蔽,對萬事萬物隻看到好的一麵而忽略壞的一麵。可見在這個充滿各種物欲誘惑的時代,我們必須隨時以清明的理智來把我們的言行導入光明的正途。

閑暇之餘,不經意的回望身後的過往,才發現從莽撞無知到成熟理智時,卻也夾雜了多少的輕狂。

曾經幻想,等到長大了,一定讓生活過得多姿多彩、瀟瀟灑灑的,要有足夠的獨立空間,讓自己暢所欲為。後來,雖然長大了,卻明白了生活裏很多的無奈與束縛,每個人都不可能自私的為自己而活,最起碼要重視關心自己的人的感受,不讓他們因為自己的放縱而提心吊膽。因此,在意識裏滋生了一種元素——循規蹈矩。

曾經以為,隻要定一條座右銘,刻在書桌上、牆上、書本上,時刻鞭策、激勵自己前進,就能在人生道路上暢通無阻。可座右銘是何等的堅硬呀,而人的思維又隨著所接觸事物的不同,在不斷的活躍、提升。麵對發展迅速、千變萬化的社會,開始茫然失措,也逐漸明白,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時、境不同,就需要作不同的應變。一條“座右銘”並無法囊括一生,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與突破。所以在習慣了有一個理論來指導的情況下,就改用“隨機應變”吧。

曾經傻得認為,隻要把頭發剪了,所有的正在發生或已發生過的煩惱的、不開心的東西,都會隨之消失,因此,二十幾年來一直保持著蓄長發的一位朋友,突然之間看起來似乎瀟灑了。那隻是暫時麻痹心理、欺騙神經罷了,所留下的“烙印”一樣甩不掉,就看自己對煩惱的度的拿捏和一時間的釋然。頭發不知不覺地在生長著,朋友也慢慢的懂得了笑看風雲,既然自己的“小肚”容不下如此之多的煩心瑣事,又何不淡看世事,一笑置之呢。

曾經會為一個小小的發現而雀躍不已、手舞足蹈,為一個不大的收獲而開懷大笑,笑得旁若無人,笑得得意忘形也不在乎。漸漸的,開始迷戀溫文爾雅的舉手投足,因為似懂非懂的明白了“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的內涵。於是,慢慢學會了,把收集的情感悄悄的堆積在內心深處,把即將呼出的情緒含蓄的掩蓋起來。因此,麵對波瀾之事,卻也能保持一副冷靜淡然的神情。

曾經認定,隻要賦予一腔熱情、一片熱忱,必能得到同等的回饋,畢竟真心的交流是建立在真實的感情上的,隻要不吝的付出自己的感情,就沒有得不到的真心。後來,總算在所受的傷害中清醒,在不斷的認識中明白,原來一個人的感情是有限的,一旦付出後得不到回音,就會滯留不前。特別是固執、注重感覺的我,更是懷疑“日久能生情”的可信度。久而久之,被人戲謔成是“感情小氣鬼”,便不知不覺的在心底形成了一層感情防護膜,就因為學會了先愛自己再去愛別人,在愛自己的基礎上醞釀感情,並等待值得付出的人物。

曾經,多少的“曾經”才能壘築一條人生之路,又需要曆練多少的“曾經”才能真正成長。或許過往的“曾經”讓我癡迷過、後悔過、得意過,甚至因為那麼的一次“曾經”而耿耿於懷,但它終究陪同過成長,並總是跟隨其後,提醒人們去領悟。

然而,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

很少會有人把麻辣燙與冰淇淋混在一起吃,即使兩種都很可口;也很少有人會將旗袍與旅遊鞋穿在一起,盡管兩樣都很美麗。於是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我們必須學會放棄。

有人喜歡追求“兩全其美”,但這並不容易,而且往往像我們很小的時候讀過的一個寓言故事——一個獵狗追兩隻兔子,追著這隻惦記著那隻,回頭去追那隻,又放不了這隻,結果是竹籃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