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遍、四遍、三遍,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與日本人的認真、精細比較起來,中國人確實有大而化小、馬馬虎虎的毛病,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就是這樣的“差不多”,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著、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與“差不多”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古人雲:“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簡單做起,從小做起。在現實生活中,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所說:做大事的人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荀子在《勸學》中闡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願做,大事就會成空想。
“細節”因其細小,人們便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忽視了它。有人往往因時間、精力有限而顧不上細節,更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好高騖遠而對細節不屑一顧。其實,應該科學地、辯證地看待細節同整體、同大事、同戰略決策的關係。不要隻看到其細小、微不足道的一麵,更要看到種種大事都依細節而存在。因為任何整體都是由具體的小事構成的,任何戰略決策都是對種種情況分析研究的結果。它們無一不是建立在細節之上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忘記這一點。
因決策失誤而造成的失敗,就其決策失誤來說,是由於對細節的調研分析不到位造成的。當前,忽視細節、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在不少企業裏普遍存在。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每個企業麵臨的重大課題。今後的競爭將是細節的競爭。企業隻有注意細節,在每一個細節上下足功夫,才能全麵提高市場競爭力,保證企業基業長青。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企業規模、員工隊伍日益擴大,其分工也越來越細,一個要求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來。細節已成為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有力表現形式。立大誌,幹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隻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在工作中注重每一個“細節”,才能養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種嚴密周到的作風。
強勢:企業都是在細節的比拚上下了大功夫的。海爾的張瑞敏說的好:“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無數事例告訴我們,正是重視細節,才造就了這些強勢企業。
汪中求先生在書中說的好:作為一個領導,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親躬,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夠在注重細節當中比他人觀察得更細致、周密,做到在某一細節的操作上做出榜樣,使員工有效法的標本,並形成一種威懾力,使每個員工都不敢馬虎,無法搪塞。隻有這樣,企業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細。
小事不能小看,細節方顯魅力。如果我們幹什麼事都盡可能地考慮到事情的每一個細節,把每一個有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都考慮進去,就能很好的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因此,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對細節方麵不惜重墨去處理,要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強烈的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隻有小事做好了,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對領導幹部來說,管理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花大力氣作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細、做好便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