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融聚良好的人脈(2 / 2)

在一份營銷測試試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在與商場的交往中你是如何開展工作並取得主動的。請寫出五條以上。有人除回答要具有相關知識、判斷力、說服力、敬業精神外,還提出要具有一定的交際能力。並闡述道:關係就是生產力,勤於拜訪客戶,能激起采購的興致,發現采購真正需求和目的,找到突破口,完成預定計劃。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齊二石教授在一次接受記者關於EMBA(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是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同MBA教育相比,它的培養目標是為企業培養務實的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教育問題的專訪時說:如果把MBA簡單地理解為知識的充電,那麼EMBA則是在充電的同時又為你提供更高的知識哲學思維能力。

早就有人說過,“關係就是生產力”,尤其在中國,關係意味著資源。而充電不僅是一種技能培訓與知識更新的必要手段,同時還是編織關係網的好時機。例如報讀EMBA的條件必須至少符合以下幾條:一是工作八年以上,其中至少五年以上管理工作經驗,二是大公司中層以上職位人員。這就意味著,在一個學院的EMBA同學中,雲集了商界精英,這幫人的能量和發展前景如何,就不必贅言了。同時,學院方麵提供的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到大公司實習交流的機會……

這一切,無疑是給參加這些學習與培訓的人提供了職業生涯的良機。有的EMBA學員則非常讚同“人脈”之說。他們認為,花巨資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社會交往結構”。有句話說,過去流行在酒桌上拉關係,現在流行在MBA或EMBA班上建立同學關係。EMBA的開放式教育方式促進了同學間的交往,在“關係就是生產力”的當今時代,關係意味著資源,在EMBA班裏彙集的是中國管理的精英,今日在這裏收獲的同學資源也許就意味著明日的財富。

人生的道路,存在許多機緣。許多時候,天助更是人助。是主動出擊,或被動選擇,常常是人生的分水嶺。社會是各種關係的整體,不善於處理關係隻能與失敗為伍。關係就是生產力,靠自己經營。

曾持有哈爾濱市0001號個體私營工商執照,被人稱為“鄧鈑金”、“鄧百萬”的哈市汽車修配行業第一位個體戶鄧振發,在生意日益蕭條而無奈廢業,退出了老本行後。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這輩子一波三折,是可以寫本小說了。尤其是最近二十幾年,大紅大紫過,上過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1979年、1985年那會兒最好,顧客得排隊,全拿支票結賬,沒有討價還價的,真是一錘子能砸出個燒雞。1990年以後就差了,“關係就是生產力”,這是我從電視劇裏學來的,有道理,我沒搞好社會關係,沒有單位指定司機到我的修車鋪修車,所以顧客越來越少,到2000年基本就沒人了,一錘子連個花生米都砸不出來了。這三年房子也租出去了,基本不幹活了。

毛澤東說,挫折和失敗教育了我們,使我們變得聰明起來。積極主動地處理好各方關係,要樹立關係就是生產力的觀念,對內要處理好與上級、同級、下級之間的關係,要努力建立起家庭式的溫暖環境,讓同誌們心情舒暢、心無旁騖的去工作;對外要處理好與黨委政府、與部門、與納稅人的關係,爭取理解關心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