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重視內在的修養(2 / 2)

因此,結果會如何呢?這些焦慮及壓力便會造成心理障礙及困擾,即是眾所皆知的“情緒殺手”。這些負麵的情緒如恐懼、憂慮、不安、嫉妒心等等,不隻使當事人受苦,也連累了周遭的人。

在許多發達國家裏,發現20%的人正受精神異常之苦,而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病狀,需要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愈來愈多的醫院和機關因精神上的各種疾病患者而設立,還有更多極需治療,卻沒有接受治療的人。社會犯罪率的增加也與精神疾病有關,數字已達到令人警惕的地步了。其中一個由弗洛伊德研究出來的結果是:強迫性罪犯及青少年犯罪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這些人需要的是體諒與治療,而非懲罰。我們應該采取社會改革與健全的方式,而非一味的報複。

有些精神治療上的技巧,可以用來醫治那些心理不平衡的人,首先需將塵封已久的心理問題重新浮現。精神病醫師鼓勵患者多談,並吐露出那些刻意掩飾下深藏已久的想法,有些問題甚至患者自己都未曾察覺。精神病醫師不會告訴患者該做些什麼,而是讓他們發覺自己錯誤的看法,產生自覺。因此,一個有技巧的心理醫師會誘使每個患者吐露造成病因的秘密,每個實例都是患者本身的體驗。這種表露問題的做法會給患者產生洞察力,使其了解問題的本質以及解決的方式。

這種做法類似釋尊“自助”的方法,主旨在使人了解生命的本質與人自己的真實麵貌和問題。依著循序漸進的方式,我們將會領悟到世上最大的問題在於自己的渴望和無知。同時,應該修養身心,以減少心靈汙染,並將問題連根拔除。借此,能夠讓我們體驗心靈的成長,並從世間事物及苦痛中解放。

我們應該對具有破壞性的精神力量及情緒時時檢視,並減少到能夠處理的程度。其中,鬆懈是必要的,而非奢侈品。我們應篩減所有不必要的活動,然後早早起床,才能有充裕的時間更衣、與家人聊聊天,並養成習慣,從事一些對個人有益的活動,如閱讀、冥想、身心的鬆弛等。

所有的病苦端視他如何橫渡生命中的潮流。沒有人能逆風張著帆漂洋過海;相反地,他必須調帆整舵、順風而行。生命中的潮流總是流向同一方向,從不會更改流動的航線,如同太陽不會改變它的運行般。人須使自己適應生命的波動,以便令周圍環境與自己完全融為一體。

恨,是一種不健康的態度,它隻會增加更多的黑暗麵,妨礙正確的思考。如果能夠駕馭得了恨,愛就得以解放。能夠扼殺恨,愛就得以展翅翱翔。恨會為我們帶來懊悔,愛則帶來寧靜和平;恨會使人變得無情,愛卻軟化人心;恨阻礙我們行事,愛卻能夠推波助瀾。借由對愛的價值的理解,我們應該連根拔除對世人的恨意。

人往往祈求祥和,然而,隻有在人內心的衝突解決後,世上才有和平呈現。欲達成此點,必需修養人心。或許有入會問:“如何修養呢?”這是個邏輯思考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想做?”倘若答案很清楚的是“是”,加上承諾,他便可以發展修養內心的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