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美好婚姻不單是兩個人的事(2 / 2)

事情發展到了上述的程度,確實讓人感到惋惜,婚姻的起落應由夫妻兩人的感情好壞來決定,怎麼能因為婆婆而使夫妻兩人對簿公堂呢?或許兩個人都不說,或許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

不過,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論理是不重要了,兩人要爭的都是一口氣,使婚姻走上這種絕境的應該說大多是做媳婦的造成的,在這裏,不想細究婆媳孰是孰非,因為就這樣失去感情畢竟是遺憾的。應該承認,存心破壞兒子婚姻的婆婆和有畸形戀母情結的丈夫都是不多見的。

縱觀世界各國,中國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排在世界前幾名的,丈夫的寵愛和在最初一些問題上的讓步使得妻子們有些忘乎所以,無視丈夫的忍耐與壓抑,從而得寸進尺,直到丈夫在沉默中爆發,妻子們才有所悔悟,因為她們發現自己並無意離婚。然而她們的行為一直在逼著丈夫在母親與妻子中做出選擇,她們實踐了本文開頭提出的那既自相矛盾的答案又不言自明的問題。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出那個問題呢?它的自相矛盾在於提醒女人們不要走入這個誤區,不要為這個根本不成立的問題而大傷腦筋;它的答案不言自明,提醒女人們要正視現實;婚姻關係不可與血緣關係同日而語。婚姻是脆弱的,而血緣關係是無條件的,誠實地說,當二者發生衝突時,很多人寧願選擇後者。

同時,這個問題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它挑明了婆媳關係的基本對立性,提示人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要有過高的奢望。

至此,下麵是幾點具體的幸福建議:

首先,不要對丈夫家裏人存有戒心或者疑心。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風,每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不要指望丈夫的家應該是什麼樣,婆婆該怎樣來對待自己,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就要以客觀的態度來接納它,比如,很多受舊思想影響較深的老人認為兒媳是外姓人,有事把兒子叫出去單獨商量好。新婚的妻子往往很不習慣,或者硬拉著丈夫不讓出去,或者自己也跟出去,後來發現談話內容倒也無關緊要,就不再操這份心,受這份累了,類似這種情況,每個做兒媳的都可能遇到,這時不妨征求一下丈夫的意見:是婆婆故意刁難自己,還是婆婆為人一直如此?

隻要打消疑慮,彼此交流的道路也就暢通了。

其次,接受丈夫對親人的感情。在很多女人身上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她們很愛自己的家人,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姐妹都很照顧,但惟獨不許丈夫對他親人有同樣的感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過來也是如此,自己享有某種權利,就不要剝奪別人同樣的權力。

最後,不要把婆婆同自己的母親相比。你與母親是血肉相連的,而婆婆是結婚以後才開始相處的人。結婚前,同丈夫談戀愛,有感情基礎,而與婆婆幾乎沒有什麼感情聯絡,這就像沒往銀行存錢一樣,不要指望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