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建立360°好人緣的訣竅(1 / 3)

好人緣是一個人的巨大財富。有了它,事業上會順利。生活上會如意。但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你的辛勤努力。

小月是年輕的護士,住在醫院的集體宿舍裏。她沒有朋友。大家不喜歡她的理由是:她半夜下班回到宿舍時把房門弄得乒乓一。響,嚴重影響別人休息;她愛翻弄別人的東西,愛偷看別人的信件;她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常在人前搬弄是非;她三更半夜與男友在宿舍裏高談闊論,弄得室友更衣就寢都很不方便;至於剩飯垃圾,數她扔得最多,但她總是不願動手清理……

在現實生活中,像小月這樣心眼不壞但人際關係差的人為數不少。

像小月這樣應該怎樣做才能改進人際關係呢?

曾經聽到過一則故事:

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老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的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的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隻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狂喜也就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會,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和他人的核心領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經常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

社會是大群體,在這個大群體中,個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方式與別人交往。人際交往的最基本功能在於傳遞信息、交流感情,並逐漸形成較和諧的社會關係。就個體而言,人格的交往、溝通是人格發展成熟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人格發展成熟則意味著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形成適應該社會、文化環境的人格,掌握該社會公認的行為方式。

掌握如下幾點必會贏得好人緣。

(1)學會尊重別人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把這條樸素哲理運用到社會交往中,可以說,你處處尊重別人,得到的回報就是別人處處尊重你,尊重別人其實就是尊重你自己。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小孩不懂得見到大人要主動問好、對同伴要友好團結。聰明的媽媽為了糾正他這個缺點,把他領到一個山穀中,對著周圍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穀回應:“你好,你好。”媽媽又領著小孩喊:“我愛你,我愛你。”不用說,山穀也喊道:“我愛你,我愛你。”小孩驚奇地問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告訴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會落在他的臉上;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時常見麵,還是遠隔千裏,都要處處尊敬別人。”小孩朦朦朧朧地明白了這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