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純真友誼,學會相處之道
朋友之間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麻煩”,如爭吵、別扭、意見不合、經濟糾紛等等。如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友情斷絕,甚至反目相向;處理得及時妥善,就會盡釋前嫌,和好如初。
朋友之間有“麻煩”是正常的,及時妥善處理是最重要的。
1.與朋友發生爭論時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求同存異”。
馬克思和恩格斯爭論問題就是這樣。當時法國科學家比?特雷莫寫了一本書,馬克思認為“很好”。恩格斯卻認為“沒有任何價值”,通過反複、尖銳而又友好的爭論,馬克思終於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對另外一些問題,則持保留態度。這樣求同存異,使各自的意見都向真理前進了一步。
為了避免在朋友間出現爭論,必須持這樣的態度:原則問題可以爭論,細枝末節的東西大可不必爭個“你死我活”。這樣,在你和朋友之間出現爭論的機會就少得多。
2.與朋友觀點矛盾時
朋友之間有時見解不同,甚至見解對立,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觀點不是義氣,觀點可以爭辯,但義氣是容不得爭辯的。所以,朋友發生矛盾時,觀點疏離了,感情卻不能疏離。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個人是湖南同鄉,關係非常密切。但是兩個人的個性都很強,更因政見不和而時常爭論,幾乎達到水火難容的地步。不過兩個人雖說有別扭,但不管是在大場麵上,還是在內心,他們都能相互敬重。當曾國藩去世時,很多人都認為左宗棠根本不會來祭拜,左宗棠卻送來了他的挽聯,上麵寫道: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
人生得一知己是一大幸事,不能因為有矛盾而讓感情淡漠。正確的做法是:
(1)繼續保持忠誠和信任。並不因為雙方存在歧見而詆毀朋友,甚至在某些場合還要維護朋友的威信、觀點,幫他說話。要依然相信朋友的優良品質。
(2)暫時拉開距離。盡量使雙方的歧見處在一個“冷凍”狀態,讓時間和事實來證明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避免歧見繼續擴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不要固執地認為我們是對的而他是錯的,朋友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如果我們持自己百分之百正確的態度,即使對方確實錯了,他也會感覺我們對他不夠尊重,而產生逆反心理,“錯了又怎麼著?”這是他很自然的反應。
3.與朋友發生經濟糾紛時
一般說來,與朋友間特別是要好的朋友間盡量少些經濟上的往來,比如向朋友借錢,當還不了或不按約定時間還款時,肯定會影響今後的長期交往。但對一些本來就是通過經濟往來業務而建立的朋友關係,就難免不出現經濟糾紛,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李小林和於大寶在上大學時就是好朋友,畢業後,兩人又一起投入商海並肩戰鬥。後來,他們成立了一家公司,把各自的財產都投了進去。當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時,兩人卻因為公司的發展方向問題產生了矛盾,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兩個人不得不停止了合作。就在這時,他們發生了經濟糾紛,甚至於對簿公堂。至此,他們之間的友誼也蕩然無存了。
其實,朋友之間發生這樣的事是很令人痛心的。如果冷靜地處理的話,矛盾還是可以解決的。
(1)對症下藥。對產生糾紛的原因弄清楚,是朋友誤會了還是自己弄錯了。“親兄弟,明算賬”,要把經濟往來的賬目全部向朋友交待清楚,讓他相信我們並沒有隱瞞什麼。
(2)堅決按約定或合同辦事。因為這是事先商定好的依據,堅持按此來解決糾紛,誰都不會有話說。
(3)共商解決辦法。朋友之間的糾紛,如果雙方坦誠相待,達成一致的解決辦法還是能達到的,所謂“朋友好商量”,隻要我們不存在欺詐,惡意使壞,事情是不難解決的。
陽光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會有磨擦,我們也許會因這些磨擦而分開。但每當夜闌人靜時,我們望向星空,總會看到過去的美好回憶。不知為何,一些鎖碎的回憶,卻為我們寂寞的心靈帶來無限的震撼!就是這感覺,令我們更明白朋友對我們的重要!在此,希望所有人能更珍惜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