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傅從洛鋼下崗半年多了,如今他又上班了。令他想不到的是,這次居然是工作主動找到他的,當然這還得益於幾年前王師傅結識的一位朋友。
兩年前王師傅為了給孩子籌集上大學的學費,決定將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出租房子時,王師傅認識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劉女士。在會談中,雙方商談得十分愉快。不久,王師傅的家搬到了橋西區,與劉女士的公司離得遠了,雙方聯係得也少了。
沒有多長時間,王師傅工作的廠子破產了,後來個人承包之後王師傅被下崗分流了,賦閑在家。一次王師傅去橋東辦事,遇到了劉女士,雙方聊了起來。在得知王師傅下崗在家待業後,劉女士說自己的公司正在擴大,需要一個辦理產權手續的員工,不知道王師傅是否願意屈就。王師傅想,他們隻是為了出租房子打過幾次交道,雙方又有好長時間未曾謀麵,所以以為這是一句客氣話,並未往心裏去,隻是口頭應承著說回家考慮一下。
哪裏知道,王師傅剛辦好事回到家,劉女士就打電話問他是否第二天就能上班。劉女士說,辦房產手續對於公司而言是一個重要崗位,交給陌生人不放心,王師傅是個熱心腸,又是熟人,如果方便的話,可以馬上上班。
第二天,王師傅就趕到劉女士的公司去上班了。如今劉女士的公司又擴大了,王師傅成為橋西分部的經理。
王師傅深有感觸地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呀。
多人在辦事不順或者四處碰壁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觸:“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關係,一定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這個工作!”因為,隻要我們和那些關鍵人物有所聯係,當有事情想要去拜托他或是與其商量討論時,我們總是能夠得到很好的回應。
這種與關鍵人物取得聯係的有利條件,就是好人脈所擁有的巨大力量。事實上,我們編織的關係網越寬廣,我們做起事來就越方便。
可見,搭建豐富有效的人脈網絡是我們成功地解決自己工作與生活中的難題,到達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
就職於南京市一家大銀行的李華,奉命寫一篇有關某公司的資信報告。他知道一家大工業公司的董事長有自己非常需要的資料,於是,李華去見那個人。當他被迎進董事長的辦公室時,年輕的女秘書進來告訴董事長,她今天沒有什麼郵票可給他。
“我在為我那8歲的女兒搜集郵票。”董事長對李華解釋。
李華向董事長提出一些自己想了解的問題,董事長的回答很含糊,沒有給李華提供什麼有用的信息,李華無論怎樣試探都沒有效果。
回到家中,李華一直想怎麼樣才能打動那位董事長,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料。他想起秘書對董事長說的話——郵票,8歲的女兒……李華也想起銀行的國外業務部經常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第二天早上,李華帶了一些郵票送給董事長。董事長滿臉帶笑,對李華客氣得很,連連感謝,說:“我的小娜將會喜歡這些。”
然後董事長用了一個多小時告訴了李華他想要知道的全部資料,然後,他又叫下屬進來,問他們一些問題。董事長還打電話給同行,向他們索要李華需要的一些事實、數字、報告和信件。這一次拜訪,李華大有收獲。
李華所遇到的問題的確很難,因為寫某公司的資信報告,有可能涉及企業的財務及商業機密。但是李華給董事長送去他女兒需要的郵票之後,二人的關係由純粹的業務關係上升到了朋友關係。李華正是以自己的真誠結交了董事長這個朋友,才得到了朋友的幫助,解決了很難解決的問題。
陽光心態:
許多情況就是這樣,當我們無法與關鍵人物建立密切的朋友關係時,事情往往很難取得進展。可一旦我們與他建立朋友關係,無論多麼難辦的事情都立刻變得容易多了。
★對朋友的過錯,不要耿耿於懷
周華健的一首《朋友》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很多,和我們相識的人也是不計其數。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就是屈指可數那麼幾個,除了親人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人,這種人盡管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像親人一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幫助我們,在乎我們,這種人就是朋友。
一個人一生中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是一件幸事,但是,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朋友在於經營,需要我們用心去維護,友情不禁折騰,“人情反複,世路崎嶇。行去不遠,需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遠,務加讓三分之功。”以寬厚之心對待朋友。此話是朋友相處的至理名言。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朋友也不例外。當朋友損害了我們的利益時,應該以一顆寬容之心對待他,這樣,我們自己的心靈不但能得到解脫,同時我們的寬容也能拯救朋友墮落的靈魂。
如何對待朋友的過錯?且看李顯明是怎樣做的。